当前位置: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专业科目)题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题库

问题:

[多选] 李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一名男童,得手后因未找到买主,就产生了自己抚养的想法。在抚养过程中,因男童日夜啼哭,李某便将男童送回家中。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 构成拐卖儿童罪
B . 构成拐骗儿童罪
C . 属于拐卖儿童罪未遂
D . 属于拐骗儿童罪中止

丁某无子,欲收养一男孩。一日,丁某进城,在汽车站发现一名男童在独自玩耍,便在附近摊点买了一个玩具汽车,以帮找父母为由将男孩带上了返回的汽车,对男孩予以收养。两年后,丁某发现这个男孩身体不好,经常不明原因的头痛。丁某遂以男孩父亲的名义将其转卖给邻县一农民,得款3000元。丁某的行为构成()。 遗弃罪。 拐骗儿童罪。 诈骗罪。 拐卖儿童罪。 关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从轻处罚。 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构成犯罪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 盗窃公用电信设施价值数额不大,但是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依照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定罪处罚。 盗窃公用电信设施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与倒卖文物罪的区别与联系在于()。 犯罪目的相同,两罪都需要有特定的目的。 犯罪客体不同,前罪侵犯的是国家对珍贵文物的处置管理制度;而后罪侵犯的是国家对珍贵文物的流通管理制度。 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倒卖文物的行为构成犯罪,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而前罪并无这种要求。 犯罪对象不同,前罪的犯罪对象限于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后罪的犯罪对象为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疏于审查或者审查不严,致使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被办理登记手续,数量达到5辆以上或者价值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以玩忽职守罪定罪。 徇私舞弊,实施参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397条第2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违规或者指使他人违规更改、调换车辆档案,且事前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的犯罪分子通谋的,以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抢夺罪的共犯论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15岁的周某将盗窃而来的2台电脑(价值8000元)拿回家中,其父明知是周某盗窃来的赃物,在公安机关侦查时,周父将赃物拿到后山掩埋起来,并将儿子送到外地躲避。周父的行为()。 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构成窝藏罪。 构成妨害公务罪。 不构成犯罪。 李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一名男童,得手后因未找到买主,就产生了自己抚养的想法。在抚养过程中,因男童日夜啼哭,李某便将男童送回家中。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