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文化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1)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答案】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最早始于西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由于古代的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教育对象又多半限于官僚贵族子弟,大多数平民百姓的子女很难入学就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更大了。
(2)家庭教育可以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
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宋代无名氏编)、《千字文》和《幼学琼林》,稍后则是四书五经之类。诗礼之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的专著,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有关尊老爱幼、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勤奋学习、节俭朴素等内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2. 龙、凤崇拜包含了什么哲学内涵?
【答案】(1)龙崇拜包含的哲学内涵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变化莫测的神物。封建帝王把它当作自己的真身,自称“真龙天子”; 平民百姓把它当作自己的神灵,每每在祭龙求雨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虔诚。它已经成为一种永不衰竭的精神力量,形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外形充满力感、动感和美感的“龙文化”。它身上所具有的种种“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的特性,实际上是这种联合图腾的神性。这种神性主要是为了提高氏族或部落领袖人物的地位,加强本氏族或本部落的威力,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它是几千年来人们用想象创造的一种神物,是信仰、追求、理想和权力的象征。
(2)凤崇拜包含的哲学内涵
凤的形象,是图腾的组合和神化,被看做是仁义道德和天下安宁的象征。中国文化极重视天地、阴阳、男女相合的观念,既然龙代表帝王,代表天,代表阳,那就必须有一种神物代表后妃,代表地,代表阴,凤凰也就因它的神性而中选。乾坤相合,龙凤相配,成了理所当然的事。龙凤崇拜是中国阴阳结合的哲学思维的产物。
3. 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解释“文房四宝”的意义。
【答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解释“文房四宝”的意义,主要有:
(1)“文房四宝”是中国文化传承所依靠的重要载体之一
担负这一传承任务的骨干人群,自然是今天所称的知识分子,即文人。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
都是历代文人把它书写出来,经过刻印,成为典册,其间各个环节所适用的工具中,笔、墨、纸、砚是最主要的四件,与此同时,也是文人进行书画艺术创作的必用器具,美其名曰“文房四宝”。
(2)“文房四宝”辅助工具的实用价值
除笔、墨、纸、砚外,文房里还要有其他辅助工具,如笔筒、笔架、笔洗、印盒、图章等。经过历史的发展与积淀,如今的“笔、墨、纸、砚”专指“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
(3)“文房四宝”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2009年9月宣纸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史和造纸科技史上的一朵奇葩。
4. 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答案】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过程:(1)春秋战国以前,由于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因此官吏的选拔,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统关系,子孙世代做官,国君不能随意任免,选士做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己。
(2)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士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形成“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位居第一。这时实行的选士制度是“客卿制”,即将相重臣往往从下层军士或平民中选拔,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解决君主或其他统治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一展才干。
(3)由秦及汉,进入封建集权时代,统治阶级需要大批为‘已效命的人才,便扩大了选拔的范围。其基本办法有两种:一是察举,即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官员经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他们官职。二是征辟,由皇帝和官府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来做官。
(4)魏文帝曹丕当政,采用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
(5)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规定各州被举荐的人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被录用,从而拉开了科举制的序幕。隋场帝时开“明经”、“进士”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此后的历朝统治者都采用这种方法取士。
一、简答题
1. 道教与道家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道教是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它正式形成时间晚于佛教。但渊源很早,有原始宗教、巫术和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东汉时出现了奉黄帝和老子为教主的“黄老道”,这是道教的前身。东汉末年的“太平道”是道教早期的派别。
(2)道教与道家的联系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也称“大道”。这是从道家那里借来的概念。以老子为教主,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
(3)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道家是一种思想学说的代表,是士人道德自我修养的理论基础。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对未知世界的信仰,还有对现实生活中苦难的逃避和自我麻痹。
②理念不同
道家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道教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成。
2. 为什么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文化与生俱来的特性?
【答案】之所以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文化与生俱来的特性,原因在于:
(1)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发展、壮大的,即文化的发展,需要多元因子的相互碰撞和借鉴,需要借助他种文化的积极成分,以培植文化发展的新基因。
(2)单因子的文化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了无生气和自我消亡的文化。中国文化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种多元融合与交汇的态势; 发展到今天,更是多元融合与交汇的结果,直到现在也还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因此,文化与生俱来的特性,就是与他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扬清弃浊,取长补短,以达到发展进程中的良性状态。
3. 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它对后来的科学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①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特点,一切学科、一切研究,都以“国家”的实用为最终目的。
②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企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以带动科学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