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编辑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答案】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明了

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直接地把主要新闻事实说出来,而不必像传统报纸那样,讲究各种修辞表达方式,讲究生动形象、对称有韵味等。因为对于众多网络新闻消费者来说,短时间内尽快获知重要新闻才是最主要目的。

(2)一行实题

这是网络新闻海量、可存储的特点所决定的。面对互联网络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受众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新闻标题必须具体实在。一是避免网民因标题太长而分散注意力。二是由于网络新闻在主页上只有标题列表,如果出现虚题,网民可能会不知所云。

(3)求新求活

标题要富有内涵,要求新求活,努力把一行实题做出报纸多行标题的韵味。尽管网络的特性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必须简练,但它作为吸引网民进一步阅读新闻的门径,必须做到新颖、活泼,充分反映内容来吸引“眼球”。

(4)当日最重要的新闻标题应被特殊处理

在报纸上,最重要的新闻一般都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并加以强势处理。网络新闻主页不具有报纸版次、版位、加框加线等版面编辑语言,但突出强调同样可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比如,配发新闻照片,辅以大字号加大加粗处理的标题等,使每日新闻都有“焦点”,成为与其他新闻网站竞争的“招牌”。

(5)可以一文多题

由于网络媒体有二级或三级页面的设置,主页标题一般简洁直接,网页内的文章标题相应地就要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似乎更接近于传统报纸的标题。从主页醒目简练的标题到网页内更具体明确的标题,到新闻报道的全文,再到相关背景资料和深入分析以及相关链接,层层递进,向读者提供全方位详尽的报道。

(6)要尽量避免煽情化

网络煽情新闻的标题往往是其卖点所在。因为在网络新闻的发布中,由于信息容量极大,而且网络新闻的非线性传播模式又不同于平面媒体,新闻在网页中往往是以标题的样式出现,只有受众对此标题感兴趣,才会点击观看详细内容,浏览相关的内容,所以网络新闻的标题就显得格

外重要。因此,不少媒体在编辑制作标题时,就加入了刺激受众“眼球”的信息,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这种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标题无疑会破坏读者再次阅读的热情,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煽情化。

2. 简述改稿的一般程序。

【答案】新闻编辑在对一篇已经决定要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时,一般的工作程序是:

(1)通读全文

目的在于认识原稿。这种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稿件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情况; 二是发现稿件存在的问题,并设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种认识是修改稿件的基础。认识越清楚,下一步修改就越顺利,质量也越有保证。不能急于求成,在未通读全文的情况下,就边看边改。这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容易改得不得要领,甚至歪曲原意。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长稿,即使通读一遍也未必能认识,需要多通读儿遍。宁可先多花一些时间,而不要匆匆动手,免得以后返工,更费时间。

(2)着手修改

即把前一步设想的方案付诸实施。但第一步的设想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可能一一都想得很具体,因此,在着手修改时,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做到字斟句酌。修改要用不同于原稿字迹颜色的墨水,如果颜色相同,则用笔要不一样。如原稿是用钢笔写的,修改则要用毛笔。一般编辑和部组负责人的修改所用的笔或墨水也要有所区分,以便以后查对。

在原稿上修改,改正的字可写在行间或四周的空白处。假如原稿改动很大,或几经修改,原稿己改得比较乱,不易认辨,需要重抄。校正小样,要采用标准校对符号。符号要用引线勾画到四周较近的空白处,引线不宜交叉或重叠。

(3)改后检查

稿件修改完毕,必须从头至尾认真阅读,检查是否有在文理上、用字用词上的错误并进行校正。这种改后检查至少要进行一次,对于重要稿件,还要再检查第二次。

整个修改过程,需要对原稿和修改后的文字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反复阅读来发现问题。阅读一般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略读,即着重注意内容,对某些细节,如用词不当、错别字、漏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暂不去推敲; 另一种是点读,即逐字逐句地去进行阅读,不仅注意内容,而且不放过仟何细节。

修改过程中的阅读,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这两种阅读方式,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开始通读原稿时,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 在作最后一遍的检查性阅读时,可以采用点读的方式; 而在着手修改时,既要有略读,也要有点读。这样就可以发挥两种阅读方式的长处,提高修改的效率和效果。

3. 图片配置的卞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报纸编辑选择照片,一方面要考虑照片的内容具有新闻价值、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合乎报纸采用,这与对文字稿件的选择是相同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照片作为一种形象化的作品,在技术上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适宜于报纸的制版印刷。

(1)照片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不是拍摄者摆布或假造出来的。

新闻照片尤其强调画面内容的真实性,这种真实包括画面中的形象是真实的、人物的表情和新闻细节是真实的、现场气氛是真实的。

(2)新闻照片报道的题材具有新闻价值。

编辑要分析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是否是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显著的、具有趣味性的、与读者地理或心理上相接近的,这些新闻价值要素具备得越多,新闻照片就越有采用的价值。

(3)照片的画面形象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新闻照片不同于文字报道的最大特点是以形象性的符号生动再现新闻场景。因此,编辑在选择照片时要考虑其画面是否抓住了报道对象最典型、最精彩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应该能够展示人物最有特点的面貌与性格,展示事件发展最高潮时期的场面和气氛。

(4)照片画面上的景物层次丰富、对比清晰、制作精良,有利于制版印刷。

黑白照片的黑白对比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以免影响制版效果彩色照片的主色调,最好能够与版面的主色调和风格相协调。

(5)照片反映的内容具有正面的社会效果,避免副作用。

有些新闻照片从画面上看很有视觉冲击力,但这种冲击力可能是来自于对社会阴暗面或者丑恶行为的夸张性的表现,甚至是对一些犯罪场面、淫秽行为的赤裸裸的展示,这样的照片如果发表出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还有一些照片由于拍摄者考虑不周,选择角度或取景不当,画面上泄露了不应泄露的国家机密,这类照片也是不能采用的。

(6)照片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报纸的特点。

编辑选择照片与选择文字稿件一样要立足于本报的编辑方针,根据报纸的性质、立场、读者需求和风格特色来分析照片是否适合报纸采用,是否能够体现报纸应有的水平和一贯风格。

(7)如果是选择系列照片编辑专题新闻报道,或者编辑图片专栏或专版,还要综合考虑照片之间的相互配合,要避免一组照片中出现画面相重复的情况。而且要注意中景、远景和特写镜头画面的相互配合,使其组合后的整体效果大于每幅照片机械相加的总和。

4. 联系实际说明报道策划者应如何对报道客体进行价值判断。

【答案】新闻报道策划的客体是指媒体报道的对象。客体信息,广义上而言,是来自报道客体(对象)的各种信息。在报道策划的实践中,客体信息,是指其中能为报道策划者判断报道价值提供依据的那一部分。无论这种信息是否可供公开发表,只要能提供这种依据的,就是需要把握的客体信息。它包括客体形成的条件、客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对客体的期待等。只有把握了这些有用的客体信息,才能对报道客体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l )全面把握客体形成的条件

变动是报道的客体。一个变动之所以发生,是由各种内部条件决定的。例如,宁夏某地引黄河水治沙,水就是重要条件。一项报道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来到这里,曾说:“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非要在这样的地方种树? ”现在人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办到了! 但是对这项报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