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802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二元经济
【答案】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形成的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资本积累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科学技术极为落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严重缺乏(在发展中人口大国还要加上人口数量压力和人均资源占有量约束)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现代化,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会同时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种是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收入只能维持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乡村农业部门; 另一种是以现代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也相应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在促进二元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的现代经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是:
(1)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是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形成了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
(2)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
①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己经确立,但我国对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待加深。
②从上层建筑看,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己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由此也确立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但我们的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它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3.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原理是指在社会总产品的增长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些。具体来说,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最快,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而增长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总是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伴随而进行的。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预付资本和积累的资本中转变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不变资本的增加必然要快于可变资本,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然要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就要快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优先增长。在技术进步以及山此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4. 借贷利息
【答案】借贷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为了获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要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为职能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采取利息的形式付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借贷资本家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获得利息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但在现象形态上,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企业的报酬。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实质上,利息既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的体现,又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的体现。
5. 公司治理结构
【答案】公司治理结构,也称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机构,通过治理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三个机构之间的权力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公司交易安全,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及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下、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护。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规范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者关系,其实质是通过规范所有者和经
营者之间的权责,保证公司投资者的投资得到最佳回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而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作用、获得良好绩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当今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市场导向型体制。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公司股权广泛分散,公司控制权市场}一分活跃。典型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二是网络导向型体制。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银行在融资和公司监控方面有实质性的参与。典型代表是日本和德国。这两种体制日前也存在部分趋同的迹象。
6. 国际价值
【答案】国际价值是指当商品超越国家的地域范围进入世界市场时,由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即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在世界市场上,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国际价值是按世界范围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由于计量单位是国际平均劳动,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倍加的劳动,表现为高的货币工资水平。
从国际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①国际价值是在各国已形成国别价值的基础上,经过世界市场的交换,按照生产该种商品所花费的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再次均衡而形成的;
②国际价值是通过世界市场交换中形成的国际价格反映的。
二、辨析题
7. 资本的部门间竞争,导致利润率的不平均化,甚至高低悬殊。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的部门内部竞争,最终会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润率。
部门竞争是不同部门的企业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的竟争。资本围绕着利润率高低在不同部门间流入与流出,引起不同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利润率的变化。在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十资本外流,生产能力下降,商品供应减少,价格会上升,利润和利润率会升高; 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则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入,使生产能力扩大,商品供应增加,价格趋于下降,利润和利润率会下降。这种资本在部门间围绕利润率高低所进行的自由流动,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最终会导致各部门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均衡,形成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