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59中国音乐文化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吕骥

【答案】吕骥是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活动家。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职于鲁迅艺术学院。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2. 秧歌剧

【答案】秧歌剧是一种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小歌剧,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秧歌剧吸收了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代表作《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3.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答案】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前身是北京大学音乐团,该会正式建立于1919年1月,由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任会长,由萧友梅等知名音乐家进行指导,会员最多时达二百多人,最主要是北大学生,内分丝竹、昆曲、古琴、钢琴、提琴、歌唱等组。贯彻中西兼顾的方针多次公开演出,为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同登一台表演开了风气之先。还出版了十五期音乐期刊《音乐杂志》。

5. 青主

【答案】青主是音乐美学家、作曲家。青主撰写的音乐美学专著《乐话》和《音乐通论》,

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他创作有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出版了《清歌集》,并与夫人华丽丝合作了歌集《音境》,是我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开拓者、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

6. 马思聪

【答案】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被誉为“中国的神童”。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涉猎广泛,代表作有小提琴曲《绥远回旋曲》、《内蒙组曲》、《阿美组曲》,管弦乐曲《西藏音诗》,歌剧《热碧亚》,舞剧《晚霞》,声乐作品《祖国大合唱》等。马思聪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

7. 简述新秧歌运动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的重大意义。

【答案】(1)它是边区“文艺整风”运动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得到具体贯彻的产物,它为当时边区的文艺工作者如何与群众结合、如何更好地以文艺为武器来为当时的斗争服务,提供了具体的途径,积累了正确的经验。

(2)它为利用原来民间旧艺术的形式创作新的民族艺术形式,并为后来新歌剧创作的成熟发展找到了一个真正坚实的基础。

(3)训练了一支新的文艺队伍,对其他各种文艺形式体裁的民族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赵元任有哪些重要的音乐作品? 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案】赵元任的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著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西洋镜歌》、《老天爷》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

9. 简答学堂乐歌在音乐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答案】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继承了我国古代词调音乐“倚声填词”的传统,即采用现成曲调填写歌词,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其曲调来源主要有:

(1)日本、欧美等国的歌调。如《体操一一兵操》素材来源于日本儿童歌曲《手戏》,《何日醒》根据日本歌曲《樱井诀别》填词; 《送别》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填词等; 沈心工作词的《话别》,是根据原法国民歌《一个半小时的游戏》的曲调填词,而且这首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2)基督教赞美诗曲调。如李叔同的《无衣》《爱》等。

(3)中国传统乐曲和民歌曲调。如《祖国歌》曲调源于《老六板》,《放学》采用《茉莉花》曲调等。

此外,学堂乐歌中也有少量自创曲调的作品,如《黄河》《春游》等。

10.简要介绍萧友梅。

【答案】(1)生平

萧友梅,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和音乐,1912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再次留学德国,学习理论作曲和教育学,并曾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建国立音乐院,后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直到1940年逝世。

(2)贡献

①音乐教育方面,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回国后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曾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导师,于1922年将其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北京女了高等师范音乐体操专科任主任、音乐科主任等职。在蔡元培支持下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来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这是当时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②音乐创作上,声乐创作是他的最主要领域,代表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南飞之谚语》等,作有合唱作品《春江花月夜》《别校辞》; 器乐创作上,改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还有大提琴曲《秋思》等其他作品,是当时我国音乐家中唯一的器乐创作开拓者。

③在学术研究与理论著述上,著有《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钢琴教科书》等。设立民族器乐演奏学科,推广民族音乐,尝试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课程纳入教学。

11.简述吕骥的音乐创作。

【答案】吕骥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1936年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参与筹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并在鲁艺任职。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并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创作歌曲有多首,如《保卫马德里》《新编“九一八”小调》《放下你的鞭子》等,这些作品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革命热情,他力求创新的艺术个性,给当时进步音乐运动产生深刻影响。

12.介绍合唱曲《海韵》。

【答案】歌曲。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徐志摩诗,赵元任曲。作于1927年,收入1928年的《新诗歌集》。歌词以优美抒情又带有感伤的笔调,写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到家里,不怕大海风浪,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海滩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歌曲通过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表现了作为旁观者的“诗翁”,女郎和大海份种不同形象,它们各以小同的主导主题作基础,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展开,较好地发挥了合唱的艺术效果。在旋律和声等方面,作者都作了有意义的“中国化”实验,作品发表后,不少合唱团常在音乐会中演出,是我国早期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大型合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