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从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论述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

【答案】(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

财产性收入就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

(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 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财产性收入符合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国民收入中的重要来源。实行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合理性在于:

①市场经济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财产性收入是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同时,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根据这样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之外,国家和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会出现凭债权获得利息; 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会出现凭股权取得股息和红利; 某些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括部分风险补偿; 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 还有其他属于个人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由此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分丰富的分配内容。

(2)让更多公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制度层面上有许多工作可做:

①创新金融管理体系,让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金融理财工具和产品,同时强化对现有投资理财渠道的监管以及交易方式的规范。通过金融体系创新,让群众拥有并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工具,是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题中之义。

②进一步加大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在拆迁、征地、征用公民财产过程中,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殖权利不受侵犯。进一步明晰产权,并且让它们成为可以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广泛交易流动的金融资产。

③进一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住宅,至今还不能抵押、不能自由上

市流转。由于土地和农民住宅不能自由流转,其中大量土地和房屋长年荒废,影响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2.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在经济转型期间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是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己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完善,为社会主义更好地服务。

在经济转型期间,必须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既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那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首先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性质。另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因此,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3)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国有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使国有资产向重点行业集中,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中,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关键。

现代公司最基本的特点,一是多个出资者共同出资,形成公司的法人财产,股东对公司债务所负责任只以其投入企业的股本金为限; 二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由职业经理负责。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内部各种权力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行使,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实现出资者(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4)要人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具体做法如下:

①在法律和相关文件中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②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不仅仅是制订这方面的法律,关键是要建立严厉的诉讼、判决、执行体系,这样才能既约束政府的行为,也能约束非公企业的行为:

③改革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

④创造条件,逐渐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⑤建立严密的反欺诈性财产转移的法律体系,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改善治理结构。

目前在我国,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推进,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强劲、最稳定的动力,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在以后相当长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3. 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试述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相关关系。

【答案】(1)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现代产权制度是权责利高度统一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 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基本要求; 流转顺畅、财产权利和利益对称是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的重要标志。

(2)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的改革,或者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农村的改革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农业产业化等。考察这一过程,发现每一步改革的实质都是“产权制度改革”或“产权关系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因为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