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49专业综合基础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答案】社会主义是在原有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由于自身先天不足,特别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特殊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才能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的经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后胜利,就必须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作为根本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同时这也是艰巨的历史任务。

(2)封建主义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由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农民还占人口的多数,封建主义残余在各方面还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国际生存环境复杂险恶。

①要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至地理上的包围,处理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②要大力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主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同第三世界国家结成广泛持久的联盟,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给予必要的援助。

③社会主义国家还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要按照国际主义原则加强互助合作,又要坚持各国完全平等,独立自主,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反对大国主义和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

(4)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实践中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要走曲折的道路,甚至还可能出现历史倒退现象,这无疑都会增加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 请简述应该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就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必须领导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

(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新社会制度的思想方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度的实际运用,也应该不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卞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的创造性事业。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3. 简析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一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这些方法对我们探讨现实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有什么启示?

【答案】(1)立足历史发展规律揭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作出了科学的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有机体不断前进的动力。

(2)在批判旧世界中预测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由历史发展自身来实现的,未来社会的状况正是根源于现实的,只有通过对现实社会作出深入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3)对未来社会进行粗线条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不主张对未来社会作具体的描绘,而是把揭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

主义通向未来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对未来社会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和原则性的描述。

(4)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来社会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理解未来社会。他们反对把未来社会的设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包罗万象的方案,让别人照着这个方案去做,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未来社会的特征。

5.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答案】(1)这段话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2)引发的思考和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我国要继续奉行“科教兴国”的国策,并形成全民族重视创新的风尚。只要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政策,大力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6. 试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案】(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①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具有的基本特征

a.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 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c.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d.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e.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

②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