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818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3

  摘要

一、解释概念

1. 更正与答辩原则

【答案】更正与答辩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的内容之一。更正,是指新闻报道中具体事项的交代出现失实,相关人有权要求传媒作出更正,传媒自身也有责任在发现差错时主动更正。答辩(又译为答复),是指被新闻报道提及的相关人,有权对报道内容的公正性或全面性进行答辩。对于相关人,这是一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 对于传媒和记者编辑,主动更正和允许相关人更正与答辩,则是遵循职业规范的问题。

2. 延缓性新闻

【答案】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例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青少年的平均体重逐步增加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述。

3. 选择性理论

【答案】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4. 群体传播

【答案】群体传播是指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这个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其特点包括:①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 ②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③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④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

5. 宣传标准

【答案】宣传标准,实质是传播者本位标准,在这样的标准支配下,传播者会努力选择具有宣传价值的事实或信息。“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主体不会把宣传价值标准当作第一位的标准,而是作为网眼更细的筛子,去筛选经过规律性标准衡量的新闻事实。传播者尽可能选取那些既有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