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818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1

  摘要

一、解释概念

1. 新闻价值的规定性

【答案】新闻工作者是根据人们具有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的共同需要这一客观标准来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而受众则是根据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是否能满足上述需要来评价、衡量新闻的。这样,新闻工作者的动机和新闻所取得的社会效果得到了统一。新闻价值观与表现形式在这里具有了明确的、完整的界说。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给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提供一个衡量评价新闻价值的标准。即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出价值判断时,是以满足上述“需要”的多少和程度作为标准的。换言之,对“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满足的程度越高、越充分,价值就越大,如果能满足其中一种需要,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这样的新闻事实,这样的新闻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

2. 新闻需要

【答案】新闻需要包括客观需要和主观需要。可以用“需要”Cneed )和“想要”}deeire)对它们加以区别。需要,是指主体实际上存在的一种医乏状态; 想要,则是指主体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主体的一种愿望、欲念、渴望状态。需要和想要是不同的,需要是客观的,想要是主观的,而主观的想要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客观的需要。

3. 《万国公报》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1874年9月5日,该报自第301期起改为此名,仍为周刊。它的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得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4. 《朝日新闻》

【答案】《朝日新闻》是日本的代表性报纸,在知识界和社会中上层影响较大。报头系中国隋末唐初的文化人欧阳询的手书笔迹。1879年由木村滕、村山龙平创刊于大阪,1888年进入东京,1919年实行股份公司制。该报早刊通常40个版,发行820多万份,晚刊16版,发行380多万份,合LI 一1212万余份。作为媒介集团的“朝口”,还出版一系列其他报纸、杂志和书籍,拥有许多企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