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道德

【答案】新闻道德,是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种,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新闻道德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反映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循的各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拥有的道德观念、道德品性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新闻道德,是指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重要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2. 魔弹论

【答案】“魔弹论”又称“靶子论”、“枪弹”,西方早期的新闻传播理论,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种理论认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的,而受众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

3. 著作权

【答案】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防止被他人随便利用的权利。多数国家的著作权法都确认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精神权利包括:公开发表作品的权利(发表权); 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或不署名的权利(署名权); 要求被承认是作品的作者的权利(身份权); 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作品完整权); 修改作品的权利(修改权); 收回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的权利(收回权)。经济权利主要指:作者本人或授权他人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作品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上述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未经作者许可或转让,别人不得占有和使用,否则就是侵犯著作权。但是,为了社会的利益,法律也规定对著作权进行限制的特殊情况。对于新闻传播者的作品,多数国家的法律认为,除了简明的时事性消息之外,大部分作品及其媒介应列入著作权保护的范围。

二、简答题

4. 简述广播的特点。(中南财大2009年研)

【答案】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与报刊不同,广播向受众提供的不是版面而是节目。各节目按时间顺序编排播出,有固定的节目名称。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广泛。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场所、不同文化层次(甚至文盲)、不同收听条件的听众,都可以利用广播媒介。

(2)传播迅速。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电波所及范围或导线所到之处,可以同时收到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事件的信息,是当今人们最快获知新闻的媒介之一。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