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解衣般礴

【答案】“解衣般礴”是指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精神投入。“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就是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2. 艺术流派

【答案】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 有的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组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 或是被后人归总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等。

3. 情感符号说

【答案】情感符号说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符号美学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朗格。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该学说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符号”究竟是什么,艺术究竟是不是“符号”,有没有抽象的普遍人类情感等问题未作圆满回答。

4. 典型人物

【答案】典型人物,又称“典型”、“典型性格”、“典型形象”,是指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 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别注意,井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的人物所共有的属性。

5. “文以明道”说

【答案】“文以明道”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涉及“文”“道”关系时的基本命题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已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将“文”、“道”关系推向了极端,趋向重“道”而轻“文”,将“文”与“道”的关系看作本末主从的关系。总之,“文以道明”说是把艺术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6. “师造化”理论

【答案】“师造化”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强调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论代表。它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如隋代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心师造化”,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师造化”理论在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并不否认“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7. 四品(四格)

【答案】四品是古代画论术语,是评画的标准之一。如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把评画的标准分为神、妙、能三品,外增逸品。到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记》分为逸、神、妙、能四品。神品——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神品的作品不仅能达到外在的形似,而且能达到画家主观精神与物象内在气质的合二为一的境界。妙品——亦称“妙格”,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分析妙格“所谓能格,指的是形似的精能; 所谓神格,则指的是传神,指的是气韵; 而妙格是介乎二者之间,忘技巧而尚未能忘物之形似; 得气韵之体,而尚未能得气韵之全。”能格——能,指精能; 能格作品注重客观描绘物象,得其形似。逸品——亦称“逸格”,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最早见于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其在张怀瓘《画品断》分为神、妙、能三品之外又置“格外不拘常法”的“逸品”。至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中置“逸格”于三格之上。之后逸品成为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典范。

8. 风格即人

【答案】“风格即人”是18世纪中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艺术风格是从作品中剥去不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剥去和其他人一样的东西之后的剩余物和内核,即风格就是人本身,在此指出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有什么样的个性就有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决定风格。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艺术创作方法的内涵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

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艺术思维中要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2)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关系

①二者的联系

一定的创作方法往往更多地使用与它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手法。如现实主义往往运用写实的朴素的艺术语言,冷静细腻的描绘; 浪漫主义往往运用激情的艺术语言,想象、夸张的描绘等等,从而构成创作方法的外部特征。

②二者的区别

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定义的不同:

创作方法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因此对创作的影响是全局性的。

艺术表现手法是塑造形象的具体方法,仅仅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具体的表现手段,如绘画中的皴、擦、点、染;音乐中的模进、反复、和弦等。它们往往只对艺术形象的具体刻画起作用,因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局部的。

10.论述实用艺术的形式美与意味之间的关系。

【答案】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即英国美学家贝尔所说的“意味”。它来自纯粹的艺术形式,如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实用艺术的形式美与意味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1)形式美是意味的外部表现

形式美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任何实用艺术的意味都要通过形式美显现出来。

(2)意味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任何实用艺术都需要表现出艺术家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这是实用艺术品的灵魂。

11.近现代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近现代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

(2)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和视听艺术(戏剧)。

(3)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艺术分为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实用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