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7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31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45

201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史736中国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61

一、名词解释

1. 向戌弭兵

【答案】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确认晋、楚两国为盟主; 又商定齐、秦两国不作为从属国看待; 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比较少。

2. 西域都护

【答案】西域都护是指西汉宣帝在西域设置的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公元前60年,宣帝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驻地乌垒城。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压、司马等属吏:东汉时为单任官职。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3. 保甲法

,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答案】保甲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一。熙宁三年(1070年)

,主要内容有: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姒做颁行》

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 旃安。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哲宗元祐占年间被废除。

4. 黄巾起义

【答案】黄巾起义是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利用传教治病的方式,秘密进行组织活动。10余年间,徒众达数10万。中平元年,因内奸唐周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发动。起义军因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起义军主力主要活动在南阳、颖川、河北地区。不久张兔病死,起义军主力先后在颖川、南阳等地失败。此次斗争历时9个月,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逐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5. 内圣外王

【答案】内圣外王,是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即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两者的结

,但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合。“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

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内圣外王”这一儒家思想也对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以及哲学等产生重要影响。

6. 《世说新语》

【答案】《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逸事

,梁朝的刘峻作注。在汉代时,的杂史。作者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年)

,但已散失。,为了和刘向的区别开来,又叫《世刘向曾写《世说》《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

,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说新书》《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书中的某些篇章也透露出编者的倾向。大体来说,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颂或赞赏的; 而对魏晋的清淡家则有褒有贬。基本上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段,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该书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刘注的特点是收集许多其他古籍材料,与原文参证,这些材料多已亡逸。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刊本。国内影印的日本“金泽文库”藏宋刊本,附有日本所发现的唐写本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从刊》影印明嘉靖嘉趣堂刊本等。近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是本书比较好的笺释。

7. 复社

【答案】复社是指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文社团体。其成员多为青年士子,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为号召,密切关注社会人生,并亲身参与政治斗争。复社成员后来或被魏忠贤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顺治时被取缔。他们大都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相号召,切磋学问,砥砺品行,反对空谈,密切关注社会人生,并实际地参加政治斗争。他们的作品,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揭露权奸宦官,同情民生疾苦,讴歌抗清伟业,抒发报国豪情,富有感染力量。也标志着明末文风新的重大转向。

8. 道家

【答案】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它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

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四大派。

9. 合州之战

,蒙古以三路大【答案】合州之战是1259年宋蒙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宋宝祐六年(1258年)

军攻宋,其中蒙哥汗亲率一军攻四川,由于四川备战充足,直到次年才攻到合州,合州知州王坚和部将张钰固守。宋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蒙哥汗亲自到合州城下督战,被炮石击中,死于军营之中。蒙古军被迫撤退,合州之围遂解。蒙哥汗死后,蒙古内部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斗争。

10.秘密立储制

【答案】秘密立储制是指清代雍正帝以后皇位继承制度。清朝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初无定制,至雍正,遂创行秘密立储制。具体内容为:皇帝生前不立太子,但选定继位者,等皇帝去世后,朝臣将有关遗诏昭告朝野。一般为皇帝写下诸君之名,密封藏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写一道由内务府收藏,以备核对。其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不受“嫡长”传统观念约束,并且也排除了统治集团中任何其他势力、个人对建储一事的干扰,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秘密立储之法尽量规避可能的夺位大战起到了减少储位纷争、保持政局稳定的作用,比前代的继承制更具合理因素。

二、简答题

11.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内容: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霸和统一的需要相继经过变法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或基本取消了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度和分土封侯制度,逐步建立起以职官任选制度为特点的新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制度,各国国君选贤任能,大量选拔下层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机关,这种制度加强了各国国君的权力和地位。

①在中央,国君原称为侯,战国中期以后相继称王。国君之下设将、相,分掌军事、政治大权,由王直接任命,对王负责。相以下有御史、执法、司徒、司空、廷尉、少府等官,分管兵、刑、钱、谷等事,组成中央政府。

②地方上,逐渐推行郡县制。郡为中央政府管辖下最大的行政区划,设郡守主持政事,另有尉管理军事刑狱。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乡有三老、廷椽,里有里正,为地方基层官重。这种由地方基层到中央政府职官制度的建立对于巩固新的政权组织起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建立上计制度,规定:地方长官每年要把所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分别写在两片木卷上,一片交给君主,一片留给自己。年终,官吏必须去见君主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君主根据木卷进行考核,并按考核结果给子赏罚或升级降职。

③军事上,各国国君将军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军事统帅由国君直接任命,驻外将领不能随意调动军队,必须有国君颁发的虎符为凭方能发兵,维护了国君的权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