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818管理学B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2.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①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②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3. 非权力影响力
【答案】非权力影响力区别于权力影响力,它是指以本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这种影响力人皆有之。品格、才能、知识和感情在自然影响力的形成中最为重要。
其中,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体现在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之中。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才能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简称。作为领导者,才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种才能卓越的领导者就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从而增加领导者的影响力。对领导者来说,决定自然影响力的才能主要是领导才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才能出众的人总是知识丰富的人。知识丰富的领导者,不仅可以提高领导能力,而且还容易与人接近,博得人们的信任,从而提高影响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决定其影响力的首先是专业知识。感情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
4. 职权(Authority )与授权(Power )
【答案】职权(Authority )指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做出决策、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
到执行而进行奖惩的权力。通常也被称为制度权或法定权。
授权(Power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上级将自己的部分职责和相应的权力授予给下级,最后考核其成果,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手段。至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措施、步骤等,上级一般不予干涉,下级有权自行处理。在授权关系中,上级对下级保留有一定的指挥权和监督权,而下级对上级负有报告情况和完成任务的责任。
职权是一种权力,属于静态的名词,而授权更强调一个过程,属于动态的名词。
5. 信度与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考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一致性指不因所用考评方法及考评者的改变而导致不同结果; 稳定性指一定时间内重复考核所测评的结果应相同。主要表现为一个测量过程中各项目的得分是否基本相符合,两次测量考评的分数是否前后基本一致。
效度是指考评所获信息与待测评的真正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程度。考评测量的效度越高,表示它所测量的结果能正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程度越高。效度反映运用某种技术得出的测试结果所能真正衡量被测试对象的程度。效度差便是所测量的不是拟测的,无关信息被纳入,有关信息却被忽略了,出现文不对题与答非所问的弊端。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体现为:信度将影响效度水平的高低,信度是对测评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反应,而效度是结果与工作绩效相关程度的反应。一般而言,测评者的绩效结果越稳定、越一致则其结果与工作中的绩效水平的相关程度就越大,反之则越低; 有效的考核既要有信度又要有效度。二者共同作为测评考核有效性的手段。
二、简答题
6. 何谓管理? 管理的基木特征是什么?
【答案】(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但是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群体中的个体正在向自由劳动者的方向接近,他们越来越关心个人发展的前景,个人兴趣、个人爱好、个人感情及个人自我实现程度都会成为他们是否愿意在组织中工作或积极工作的原因。另外组织与社会、组织与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因而组织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重,所以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小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即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做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技术、专利、社会关系、品牌、声誉等)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生活力式、社会大众、法律道德、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府政策、规章制度甚至某种潜规则等。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管理具有目标性。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成。
③管理具有组织性。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往往具有同一性; 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 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 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往往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
④管理具有创新性。管理的创新性首先来源于管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另一方面,管理的创新性也来源于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化及更新。
7. 什么是企业文化? 组织采取什么措施能使其成员认同企业文化?
【答案】(1)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和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表现在: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险; ⑩系统的开放性。企业文化是这10个特征的复合体。这些特征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这十个特征的分析可以把握某个企业的文化。
(2)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使组织所有成员认同其企业文化,关键是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开展以下措施:
①广泛征求意见。要得到大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的文化。可以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②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首先必须明确公司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接下来是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即让每个员下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