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980民族音乐学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案】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 简述黄自的音乐创作。

【答案】黄自1924年赴美深造,1929年他的音乐会序曲《怀旧》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被聘为国立音专教授。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在国立音专教授和声学、配器法、音乐史等理论课,为国立音专的作曲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培养出了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等一批高水平作曲家。编写《和声学》与《音乐史》。他序曲《怀旧》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艺术歌曲影响较大,常根据古诗词创作,如《花非花》《点绛唇》等,有的是为音乐会创作的独唱曲如《玫瑰只愿》《春思曲》等。他的合唱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旗正飘飘》《抗敌歌》等,还有首清唱剧《长恨歌》,他的音乐作品曲调流畅优美、形象鲜明生动,技法运用细致周密,歌词与曲调、演唱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并对民族音乐风格与多声结合进行探索,对他的学生和专业音乐产生很大影响。

3. 简述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答案】(1)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小提琴音乐充满中国民间风味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音乐发展手法和多声技法上,也常结合民间音乐的手法。

(2)从小提琴的艺术规律出发进行创作,并注重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3)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与钢琴伴奏一起构思、创作。

4. 简述聂耳的音乐创作。

【答案】聂耳原名守信,聂耳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表现了革命群众抑制不住的革命热情,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他的创作为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他的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高涨的斗争情绪和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反映了被压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牧羊女》等表现了儿童的天真乐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是他对新民乐合奏的探索。

二、论述题

5. 比较聂耳的音乐创作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

【答案】(1)聂耳与黄自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的共同点:

①他们同处在中国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本世纪30年代,都以声乐创作作为自己一生音乐创作的主要方面;

②在作品的题材内容上都以面向现实生活为主,而且都比较关注结合“九一八事变”后全民自发掀起的救亡抗日爱国运动;

③都比较重视旋律在整个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突出地位,都比较注重曲调的优美动听和音乐语言的通俗易解;

④都比较重视对音乐民族风格的追求及对音乐时代精神的反映,因而都拥有各自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且他们的创作后来都被各自所属的艺术圈子中看作是我国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旗帜。

(2)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成就和影响的不同点:

①聂耳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突出地倾向于反映中国各被压迫阶层的现实生活和表达他们力求摆脱剥削阶级压迫、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向往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愿望; 黄自音乐创作的题材内容上比较明显地反映当时我国知识阶层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生活理想;

②聂耳的创作有意识配合当时“左翼”电影、戏剧演出的需要,写了许多密切结合剧情发展的抒情性独唱曲、或战斗性齐唱曲; 而黄自的创作更多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需要,写了许多艺术性较强的、以音乐会演出和音乐课教学的独唱曲和各种类型的、相当富于合唱效果的合唱曲;

③聂耳以创作工人题材的歌曲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先的、也是最成功的先例; 黄自以创作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和以古代历史传说为题材的大型清唱剧,为中国近代音乐历史开创了最突出、最成功的先例;

④由于他们各自艺术经历的不同和创作环境、演唱环境的不同,聂耳歌曲的流传几乎都以单旋律记谱和演唱的形式; 黄自歌曲的流传都是以多声、带钢琴伴奏的方式进行记谱和演唱的;

⑤聂耳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民乐合奏曲创作表示出自己的兴趣、并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黄自除了创作各种类型的声乐创作外,曾经对西洋器乐合奏表现出兴趣和一定的成就。

⑥聂耳的音乐风格以富于战斗的激情、鲜明的时代性、语言的通俗易解和富于鲜明的群众性为其主要特征; 黄自的音乐风格以富于内在的抒情、鲜明的艺术感染力、音乐语言的优雅动听和富于艺术的精致简炼为其特征。

6. 简单比较抗日战争前后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和中国音乐创作的变化。

【答案】(1)在作品的主题方面,抗日战争后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鲜明生动地反映了这抗日战争一伟大的民族革命斗争,“为民族存亡而斗争”自然成为这阶段一切音乐创作的主题。

(2)在作品的形式方面,抗日战争后民族化、大众化的问题开始引起了音乐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利用民歌、小调填词的歌曲又大量涌现,各种民间音乐对新创作的形式(在音调上或乐曲结构上)明显地产生不同影响。

(3)在作品的体裁方面,抗日战争后占主导地位的是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带钢琴伴奏的。其次,反映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悲痛,以及反映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许多可歌可泣

的动人事迹的抒情独唱曲,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歌舞、活报剧、说唱性的叙事歌曲,以及歌剧等体裁,也开始为人们所注意。

(4)在作品的内容方面,抗日战争后群众歌曲的数量多得惊人,其内容大多数是正面概括当时的群众斗争生活和人民群众对这个神圣战争的坚强决心,反映当时广大革命群众誓与敌伪坚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