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诗中的女性服饰描写研究

关键词:诗词,服饰,唐人,社会心理,文化特征

  摘要


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可见,衣着打扮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状态。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反映着不同时期人的个性特征和审美风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等因素。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认为唐代女装胡汉兼收、大胆时尚是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开放、文化发达的产物,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备。本文以唐诗为研究对象,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再次探究多变开放的女性服饰为什么恰恰产生在唐朝,而不是国家大分裂的三国两晋时期或是后世的宋元时期?为什么女子着装产生多样性的特点?胡汉双轨制的女性服饰格局又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制约?
本文引言部分分析描述了女性服饰从萌芽、初步形成到繁荣的过程,也分析了服饰研究目前的现状。
文章第一、二、三部分收集整理了唐诗中有关女性日常服装、乐舞服装、发式和发饰以及面妆的描写,通过对这些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女性服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初唐小襦窄裙,清晰明丽;盛唐出现服尚艳丽、窄袖胡服、女着男装以及“袒露装”的时尚;中晚唐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开始流行。尽管中唐后“袒露装”还在社会上出现过,但裙腰之上开始出现“抹胸”,有所遮掩。在发式面妆上,从唐前期女性的淡妆到盛唐喜好浓妆、爱梳高髻、重修饰的变化上,反映出女性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心态。中唐以后,女性面部化妆不施朱粉,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而发式名称和式样都趋于怪异,反映出女性心态抑郁寡欢、消极悲观的精神态势。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通过前几部分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女性服装、发式、以及面妆都是极具时代特点的,这些特点反映出唐特殊的审美趣尚、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唐人的审美趣尚是艳丽明快、富贵雍容、大胆新异和平等开放的,唐朝时代特征是青春昂扬、朝气蓬勃、富裕强大和无拘无束的。产生这样审美趣尚和时代特征的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兼容并包的政治策略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平等宽容的文化场域和共融平和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