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62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常模
【答案】常模是一种参照标准,是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即标准化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2. 复本信度
【答案】复本信度是根据一组被试在两个平行(等值)测验上的得分计算的相关系数。因为它反映的是两个测验之间的等值程度,因此又称为等值性系数。在用复本法估计信度时,两个等值测验可以连续施测,也可以相距一段时间分两次施测。
3. 信度与效度
【答案】信度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或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有时也称测量的可靠性。信度是衡量一个量表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或正确性,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效度是对测量工具的最基本的要求。效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测验越有效。
4. 内部一致性信度
【答案】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同质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这里,题目间的一致性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所有题目测的都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其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5. 测验焦虑
【答案】测验焦虑是被试在应试前和测试中出现的一种紧张的情绪体验。测验的焦虑会影响被试的反应。一般说来,适当焦虑会使人维持一定的兴奋水平,注意力增强,反应速度加快,从而对测验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过高的焦虑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分散,思维狭窄,反应速度
减慢,因而会大大影响成绩。
6. 投射测验
【答案】投射测验是心理学上对人格进行测验的一种特殊技术。在测验的过程中,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地表现他的反应,由专家分析其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格特征。各种刺激情境的作用就像银幕一样,被试把他的人格特点投射到这张银幕上。投射测验的主要用途是测量一个人内在的、比较隐匿的问题。
7. 连续栅栏
【答案】当预测源分数只能陆续得到,而每个变量又具有自己特定的阈限(可接受的最低水平)时,不必让每个申请者都在所有的预测源上尝试,只有通过第一项,才能进行下一项。由于优胜者(录取者)必须通过一道道关口,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连续栅栏。许多部门在选人时都采用此种策略。
在采用连续栅栏选人时,为了使选择效率达到最高,应该首先使用最有效的预测源,紧跟着
使用第二有效的预测源,依此类推。如果先使用了效度不高的预测源,就会使选择效率大为降低。
8. 画人测验
【答案】画人测验是一种测量儿童智力的方法。它施测方便,也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使用广泛。画人测验适用于4〜13岁的儿童,主要任务是让儿童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人的全身(无论男、女),在记分上不考虑儿童的艺术才华,只根据所画的体形生理特点完整、恰当与否以及服饰细节等评分,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化公平性。画人测验的最初意图是用图画代表儿童的言语表现,了解儿童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后来许多研究发现,画人测验与推理、空间能力和知识的相关高,能有效测量儿童智能成熟程度及多种能力。但该测验在评分上较为主观,对于不会绘画及绘画水平很高的儿童都不太适用,因此,在使用时应当慎重。
9. 艾森克人格问卷
【答案】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人格问卷。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可测量的特质构成的。他提出人格特质可用两个独立的基本维度描述:情绪稳定性——神经过敏、内向——外向,这两种维度都是连续的,后来艾森克又补充了精神质这一维度。EPQ 有成人和青少年两种问卷。每种问卷皆包括四个分量表(即E 、N 、P 、L ),E 、N 、P 分别测量三个人格维度,L 是效度量表,测量说谎和掩饰。其中,E 为内外倾性,N 为情绪性,P 为精神质,L 为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10.标准九
【答案】标准九是根据标准Z 分数的公式衍化而来的一种标准分数。它将全部分数排在1分〜9分之内,均数为5, 除两端外,标准差为2。其计算公式为:标准九分=5+2Z。标准九已日益广泛地用于解释能力和学绩测验的结果。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适合用简单图表方式比较两种测验
结果;只有一位数,计算机穿孔卡上可打成一行。其缺点是不够精密。
二、简答题
11.简述多重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
【答案】多重能力倾向测验是由测各种不同能力的分测验组成,可以一般地了解人的潜能方
向。它在理论上是以多因论为依据,以因素分析为基础。这类测验发展较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典型的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大约包含4〜9种分测验,各分测验分别测不同的能力。测验结果除总分外还有各个分测验的分数,对一个人的能力可提供多方面的说明。
(2)多重能力倾向测验的常模通常根据一个标准化的团体建立,因此测验结果的各分测验得分可以直接相互比较,以判定每个人在能力上的所长和所短。由于要在个人内部做比较,此种测验必须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小的标准误。
(3)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在测验时间及材料上,都比特殊能力倾向测验经济。因为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只能测量某一种能力,并且各个特殊能力倾向测验都是各自独立编制的,各种不同测验的结果缺乏统一的统计学标准,不能直接比较和解释;相反,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则在施测上可合可分,并可对各分测验成绩进行比较。
12.为什么说测验“可靠不一定有效”?
【答案】测验可靠但不一定有效实际上指的是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1)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总是为了一定的测量目的而编制的,判断它的效度高低,就要看它达到测量目的的程度。如果能正确地测量出所要测的东西,这就是高效度的测量。
(2)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信度与效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的条件。信度高不一定效度高。但一个测验要想效度高,真分数的变异数必须占较大的比重,即测验的信度必须高。
信度和效度的这种关系,反映到日常经验中就是,一个测量工具具有一定的信度,但对于某一个目的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而一个测量工具如果对于某一个目的是有效的,那么它一定是可信的。譬如,用米尺来量身高是有效的,也是可信的,而用米尺来量体重,虽然多次量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即有较高的信度,但它的效度却很低。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测验是“可靠但不一定有效的”。
13.比较适应性行为量表与智力测验的异同点。
【答案】(1)相同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