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科技大学食品生物化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年)内含子

【答案】内含子列。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

2. 多酶体系。

是指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外显子的

中的区域。

【答案】多酶体系是指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催化一系列连续反应的酶体系。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多酶复合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在几百万以上,一般分为可溶性的、结构化的和在细胞结构上有定位关系的三种类型。

3. 沉默子(silencer )。

【答案】沉默子是某些基因含有的一种负性调节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4. 活性中心

【答案】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并直接催化底物变成产物的区域,它是一种三维实体结构,呈裂缝、裂隙或口袋状。

5. 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答案】糖的有氧氧化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6. RNA interference (RNA 干扰)。

【答案】RNAinterferenceCRNA 干扰)即RNAi ,是指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 诱导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表达 沉默的现象,其作用机制是双链RNA 降解产生的小干扰RNA (siRNA )与同源的靶mRNA 互补结合,导致mRNA 降解而抑制基因表达。RNAi 技术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宄和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7. 酮症(ketosis )。

【答案】脂肪酸在肝脏可分解并生成酮体,但肝细胞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只能将酮体经血循环运至肝外组织利用。酮症是指在糖尿病等病理情况下,体内大量动用脂肪,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量时所引起的疾病。此时血中酮体升高,并可出现酮尿。

8.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 )。

【答案】转录因子是指帮助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识别启动子的蛋白质因子。三种RNA 聚合酶都需要转录因子, 有些是三种酶共有的,有些则是各RNA 聚合酶特有的。

二、问答题

9. 假定有一种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突变体被发现能够水解,而不是磷酸解氧化与酶结合的中间物。

(1)请写出水解的反应式。 (2)预测水解对糖酵解的

产量以及对糖酵解本身的速率有何影响?

(3)这种突变对需氧微生物有何影响?

【答案】(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突变体催化的水解反应为

(2)水解反应历程未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于是不能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应,糖酵解

产量下降,糖酵解速率可能加快。

循环产生大量的

糖酵解产能效率下降有可能加快酵解速率,

(3)需氧微生物可通过

的反

对微生物生理活动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10.对于一个酶(E )催化一个底物(S )生成一个产物(P )的米氏反应:

如果其中的(1)【答案】(1)(2)由于

倍,所以反应系统是个稳态系统。

11.举例说明糖、脂、蛋白质相互转化的关系

【答案】(1)糖代谢与脂代谢之间的关系。

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每天要吃糖。糖分解生成乙酰

脂肪分解也生成乙酰

乙酰CoA 是糖和脂肪的重要中间产物。糖完全可以(毫无条件地)合成脂肪,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而脂肪转变成糖在植物(油料作物)和微生物体中容易,在人和动物体中则很有限,只有,这与是否有乙醛酸循环有关。 甘油能合成糖(打折扣)

(2)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蛋白质可大量生成糖(14种生糖AA 。

(3)脂肪能转变成蛋白质,这在植物和微生物中普遍,但在人和动物体中极少量;而蛋白质可大量合成脂肪。生酮AA 能合成脂肪,生糖兼生酮AA 也能合成脂肪。

分别为多少?

(2)底物是否接近平衡或是更像一个稳态系统?

种生糖兼生酮AA )。而糖可以转变成蛋白质的非必需

12.为什么DEAE 离子交换柱在pH 高于9时会失效?

【答案】pH 大于9时,DEAE 基质中的氨基会因为失去质子而不再能结合阴离子底物。

13.为什么嘌呤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效果明显低于同剂量的红霉素?

【答案】红霉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理是阻断转肽作用和转位作用,使肽酰tRNA 从核糖体上解离,红霉素是以催化剂量发挥作用的。因而嘌呤霉素作为

的类似物,“冒名顶

替”进入核糖体的A 部位,肽酰转移酶将P 部位上的肽酰基转移到嘌呤霉素的氨基上,形成肽酰-嘌呤霉素,结果导致肽链合成提前释放。由于嘌呤霉素在作用的时候,自己也被消耗了,所以它是以化学计量起作用。显然两种抑制剂要达到相同的抑制效果,嘌呤霉素的用量要大。

14.人被毒蛇咬后,可致命,为什么?

【答案】因为蛇毒中含有磷脂酶A2,它使甘油醇磷脂水解,将C2上的脂酸释放,产生大量溶血甘油醇磷脂,溶血甘油醇磷脂作为两亲分子引起红细胞膜的破裂,大范围的溶血会威胁到生命。另外蛇毒中含有神经毒蛋白,导致神经麻痹,危及生命。

三、论述题

15.已知细胞质膜中脂分子组成复杂性远远超过它们作为单纯的生物或物理屏障所需程度,你认为这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答案】细胞质膜中脂分子还可转变成信号传递分子,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如胞外,从而使质膜上的脂分

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 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LPLC )子开启

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 。)水解成1,4, 5-三磷酸肌醇通道,储存其中的

释放到细胞溶质,使胞内

和二酰甘油(DG )两个第二信

再与钙调蛋白结合成

使,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

与内质网、线粒体等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使膜的通透性改变,

浓度升高

为活化的复合体,然后再与钙调蛋白激酶等靶酶。

结合激活靶酶,

引起分子记忆等多种细胞反应

浓度升高时,还引起细胞质中的蛋白激

酶C 移位到质膜内表面被DG 活化,进而使各种底物的蛋白磷酸化,从而导致细胞分泌、收缩等短期生理效应,也导致细胞増殖、分化等“长期生理效应”

16.什么是损伤?生物体损伤与哪些因素有关?生物细胞有哪些机制来处理伤,并进行DNA 损伤修复?

【答案】(1)①

损伤是指由辐射或药物等引起的

复制中的错误、

结构的改变,包括

结构的扭曲和

点突变。外界环境和生物体内部的因素都常会导致

分子的自发性损伤,包括

分子的损伤或改变。这些因素有:

的自发性化学变化(碱基的异构互

损伤;

的损伤。

; 变、碱基的脱氨基作用、脱嘌呤与脱嘧啶氨基作用、碱基修饰与链断裂等)

②物理因素引起的③化学因素引起的

损伤,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可以引起的

损伤,如烷化剂、碱基类似物、修饰剂等都可以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