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3美术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3美术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3美术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6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3美术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三)10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3美术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四)14 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3美术理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五)18
一、名词解释
1. 明式家具
【答案】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多用名贵硬木材料制造,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
2. 蔡元培
【答案】蔡元培,字鹤卿,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他认为美育具有普遍性、超越性。他的“美育代宗教说”的观点要求新式教育从宗教垄断和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使美育成为新式教育方针中的独立内容。蔡元培并不赞成凭着感情去研究宗教而是主张采取客观的态度。“美育代宗教说”的中心论点是希望以美育来陶养人们的感情,把美育当成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3. 笔墨
【答案】笔墨就是指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语言体系中的关键和枢纽,具体表现在造型、传情和体现等上面。在技法上,笔指“钩、勒、皱、擦、点”等,墨为“烘、染、积、破、泼”等。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的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各的艺术效果。笔墨通人性,它们通过之间的相互转换、积渗,能将自然物象同自己的思维、意识状态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一种理想化的认识。
4. 传神论
【答案】“传神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己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 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 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5. 白阳青藤
【答案】白阳青藤是指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
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 秦玉署篆
【答案】玉著篆是一种书体,又叫“玉筋篆’夕,即小篆的别称。著、筋,即筷子。“玉著篆”就是“笔划丰肤如玉筋(署)”的篆书,其代表书家有秦代的李斯和唐代的李阳冰。小篆始于秦代,属于篆书类,字形呈长方形,结构比大篆要稳定,趋于规范。玉署篆文字流传下来的有两大类:一类是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如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版等,此外还有瓦当上的文字。另一类是刻石文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七次出巡,所到之处皆刻石颂德,炫耀其文治武功。秦二世效之,在始皇帝所刻碑石后续刻诏文。
7. 《历代帝王图》
【答案】《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画中刻画了历史上西汉至隋朝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8. 山水画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
【答案】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其美术教育观表现为:
(1)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的薄弱,主要在于人物画的衰微因此,为振兴中国美术,必须倡导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从系统严格的素描入手,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辛亥革命之后,新美术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活跃而兴起,改良中国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见解。徐悲鸿深受康有为画学思想的影响,坚持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2)徐悲鸿在美术创作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要
靠写生,主题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歌颂英雄与鞭答邪恶。
(3)对中国画进行中西融合的大胆改革,将传统中国绘画的程式抛开,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极少的传统技法来塑造形象,即用西方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使其作品在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上兼具西方风格与中国民族特色。
(4)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贡献。
10.何为浙派? 有哪些代表性画家? 试举出儿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案】(1)浙派
浙派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最早形成于明代,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创立了“浙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2)代表性画家及作品
①戴进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明代著名山水画画家。
a. 他的山水画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景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简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b. 人物画作品有早期的《达摩六代祖师像》,花鸟画有《蜀葵峡蝶图》。
c. 戴进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享有盛誉,被某些文人画家称之为职业画家“第一”,产生广泛的影响,拥有众多的追随者,称这一派为“浙派”。
②吴伟
吴伟,字次翁,号小仙,明代著名画家。
a. 被誉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
b. 多人物山水画,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继承多于创造,迥出时流,画法轻松如意。 c. 代表作是《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武陵春图》,后继者被称为江夏派。
1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答案】《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阂中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以画人物肖像著称,他的《韩熙载夜宴图》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听乐,击鼓,休息,清吹,送客。随着情节的进展,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并且,循着画中所画人物的视线看去,没有一个人的视线是超脱于画的,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但无论韩熙载在5个场景中做什么事,始终眉峰双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