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9新闻学理论与实践之《新闻采访学新论》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1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针对访问对象的不同态度,记者应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
【答案】访问对象对访问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是由其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访问的目标指向所决定的。因此,记者可以通过对象的不同态度,掌握其个性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控制”其态度之目的。
(1)访问对象乐意接受访问而又善于同记者交谈
从个性心理特征上分析,这类对象一般性格外向,气质中多血质型和胆汁质型居多,理解、表达能力又强,加之访问的目标指向与其利害关系又相一致,因此,访问中他们热情、大方,有问必答,毫无拘束,乐意满足记者的要求。面对这类对象,记者应以“热”对“热”,注意倾听,尽量使对方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以便让其谈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同时,记者也要注意冷静分析,充分估计到同样“热情”的态度后面,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动机。
(2)访问对象愿意接受访问,但不大善于言谈
这类对象在访问中一般表现为表情紧张,态度拘谨,说话吞吞吐吐,有时甚至面红耳赤,回答问题也常常缺乏条理,或者语无伦次。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个性心理特征上性格内向,气质多属抑郁质型,且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差。对此,记者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耍态度、发脾气; 同时要十分注意谈话技巧,所提问题要小,要具体,便于对方理解、回答; 要从与对方生活接近的事物谈起,经过多次反复交谈达到访问的目的。另一种是文化水平低,见识不广,有自卑感。对此,记者要十分注意在言谈举止上尊重对方,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以消除其接待记者采访的紧张感,并以轻言细语帮助对方思考和回忆,力戒紧催紧问,使谈话阻塞。总之,面对这类不善言谈的对象,记者要努力创造自然、轻松、亲切的气氛,让对方的紧张心理状态逐渐缓和下来。
(3)访问对象不愿意接受采访
这类对象有的是由于气质、性格上的原因(一般性格内向,气质属粘液质型或抑郁质型),不习惯被记者采访; 有的则是由于思想认识上存在种种顾虑,拒绝记者采访。对前者,记者应当用拉家常、闲聊天的办法,逐渐同对方混熟,启发、诱导其打开话匣子; 也可以请访问对象熟悉的朋友、亲戚一起来谈,借助他人的作用来弥补、缩短与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后者,则要注意分析、判断其思想顾虑的症结所在,以对症下药。
第 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