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2.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4. 文字

【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5. 句型

【答案】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6.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7.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8.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二、分析题

9. 用语流音变的知识分析说明“啊”的音变情况。

【答案】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啊”的音变主要表现为同化。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它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啊”是表达语气、感情的基本声音,用于句首或单念时,读音是a ; 用于句尾时,作为助词,由于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常常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1)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q , o , e , e , i , ü时,读音变为ya ,汉字写作“啊”或“呀”。 例如:是他啊! 要注意节约啊!

(2)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 (含ao , iao )时,读音变为wa ,汉字写作“啊”或“哇”。 例如:在哪儿住啊? 真好玩啊! 大家跳啊!

(3)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 时,读音变为na ,汉字写作“啊”或“哪”。

例如:怎么办啊? 加油干啊! 要小心啊!

(4)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 时,读音变为nga ,汉字仍写作“啊”。

例如:大家唱啊! 认真听啊! 往上冲啊!

(5)前面一个音节韵母是舌尖后元音-i 时,读ra ,汉字仍写作“啊”。

例如:这是一件大事啊! 快吃啊!

(6)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是舌尖前元音-i 时,读[za],汉字仍写作“啊”。

例如:去过几次啊! 他才十四啊!

10.简要分析下面两组结构相似的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

(1)我在北京住了三年。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2)我只跟他说过这个问题。我跟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答案】(1)①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②原因主要是“了”字的区别。

动词“住”后面的“了”是动态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形态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句尾的“了”是语气词,表示新情况的出现,起成句煞尾的作用。

第一句“我在北京住了三年”表示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第二句“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

(2)①两句表达的意思不相同。

②原因主要是句中“只”的语义指向不同,从而导致两句表达的意义不同。

,表明他是唯一一个“我”说过这个问题的人“只”的语义指第一句的“只”限定的是“他”

,表明“我”和他说过的唯一话题是“这个问题”,向是他。第二句的“只”限定“这个问题”“只”

的语义指向是问题。

11.用简易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成分,卞谓之间用一隔开,主语中心语用双下划线表示,谓语中心语用表示,宾语中心语用~~表示,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插入语用下划小△表示,兼语用波浪线下加双横线表示,分析到成分为止。

(1)我们可以一分钟内下载完这首歌曲。

(2)据分析,饮酒过量将使肝脏的负担加重。

【答案】(1‖可以 [一分钟内] 下载 <完> (这首)

(2)据分析‖[将] 使 (肝脏的) <加重>。

△△△

1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单句,用画线法分析下列复句。

(1)园子里的葡萄像一串串绿色的玛瑙。

(2)香蕉三块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