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16文艺综合知识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晚霞消失的时候》

【答案】《晚霞消失的时候》是礼平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杂志1981年第1期。这部小说描写了南珊和李淮平两个青年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经历、思考和追求,反映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社会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小说中以李淮平和南珊从红卫兵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扭曲的精神恋爱为叙述主线,虽然他们仅见过四面,却代表了作者的人生历程。整部作品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性,在当时引起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2. 第三代诗

【答案】第三代诗是指由“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 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 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代表流派有非非主义、他们文学社、海上诗群等。

3. 《废都》

【答案】《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小说。贾平凹在《废都》中写出了一部社会风俗史,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作品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展开。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小说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也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废都》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

4. 文革“潜流文学”

【答案】文革“潜流文学”是文革期间作家采用隐蔽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流通的文学样貌。它是与“文革”文学创作规范相疏离,甚至对立文学。文革“潜流文学”主要有诗歌和小说创作。如“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强化了生命意识,超越了他们在40年代的作品中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

5. 《纪要》

【答案】《纪要》是指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政治文件。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

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参加者有张春桥与部队文化部门的几人,会后整理出《纪要》。《纪要》认为,1949年后文艺界“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文艺的结合”。《纪要》列举文艺界的“黑八论”。1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撤消了《纪要》。

6. 高行健

【答案】高行健,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祖籍江苏泰州。2000年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剧本《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彼岸》,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译著《秃头歌女》。

7. 革命历史小说

【答案】革命历史小说是指上世纪50至60年代出现的小说创作潮流。它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观念。特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产生的作品,代表作有“三红一青”,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

8. 《黄金时代》

【答案】《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之一,是一部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

二、填空题

9. 丙崽是______作品中的______人物。

【答案】韩少功; 《爸爸爸》

【解析】《爸爸爸》是韩少功的中篇小说,主人公丙患是个永远长不大,却也死不了的白痴、侏儒。他生活在愚昧、雄凝的环境中,长相丑陋,思维混乱,言语不清,行为猥琐。这是作者把他作为民族文化“劣根性”的象征物来创造的。

10.______的《干校六记》记述作者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其“六记”包括: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______、冒险记幸、误传记妄。

【答案】杨绛; “小趋”记情

【解析】《干校六记》(1981)是杨绛的散文代表作,是从1969年底至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生活的速写。作品虽选取了六件事: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

险记幸和误传记妄,传神地再现了其干校生活,表现出了个人面对历史灾难与谬误时的罕见的大度与宽肴,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格调。琐事记忆与温情取向是杨绛选材和叙事的态度。

11.张贤亮的小说______被改编成电影《牧马人》。

【答案】《灵与肉》

【解析】《灵与肉》是张贤亮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由著名导演谢晋改编拍成电影《牧马人》,朱时茂、从珊等出演。

12.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保卫延安》

【解析】杜鹏程(1921-1991),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现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年青的朋友》等。杜鹏程的小说多为重大题材,从严峻的斗争与考验中,描写人物精神面貌。《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

三、简答题

13.简述舒婷与女性诗歌的关系。

【答案】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

(1)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多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男性诗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对性别的特殊强调。但女性诗人则不然,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对自己的地位、处境、生存方式等最为敏感,因而女性诗歌在新时期首先以女性意识的强化的面貌而出现是很自然的。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2)《赠》与《无题》充分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女性风格。而真正对新时期女性诗歌造成开拓性影响的,当属她的名篇《致橡树》《神女峰》和《惠安女子》。真正女性诗歌所提供的都应是女性自身的和人类的双重信息,女性诗歌既是女性的,更是全人类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舒婷的优秀诗篇做到了这点。

(3)舒婷的出现,带来了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勃兴。自此,东西南北中,女性诗人不断涌现,她们摆脱了男性中心的话语模式,以性别意识鲜明的写作,传达了女性觉醒以及对妇女解放的呼唤与期待,引起了阵阵的喧哗与骚动,成为新时期诗坛的重要景观。

14.简述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

【答案】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诗坛,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显得夺目出众。其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借鉴民歌和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