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语法分析

1. 分析“牙刷”与“刷牙”有什么不同。

【答案】“牙刷”和“刷牙”的不同在于:

(1)词性不同。“牙刷”是名词,“刷牙”是动词。

(2)“刷”的义项不同。“牙刷”中的“刷”是“用成束的毛棕等制成的清除或涂抹的用具”的意思,“刷牙”中的“刷”是“擦拭,清洗”的意思。

(3)语法单位不同。“牙刷”是词,“刷牙”是离合词,既可以做词使用,也可以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做短语使用。

(4)句法位置不同。“牙刷”可以做主语、宾语,“刷牙”可以做谓语。

(5)句法结构不同。“牙刷”是偏正结构,而“刷牙”是动宾结构。

2. 下面是汉语方言湖南衡山前山话中“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发音。

前山话的“你、我、他”有没有语法范畴? 如果有,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了什么语法范畴?

【答案】(1)前山话的“你、我、他”没有语法范畴。

(2)前山话的语法手段

①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

②前山话的“你、我、他”在具体句子里的不同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发音,只是声调的变化,而词语本身并没有词形变化,即没有表现出可区别的语法意义,所以它们没有语法范畴。它们用来表示不同的对象,使用的是词汇意义,而不是语法意义。

3.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预设。

王老师的《西游记》跟我从图书馆借的《西游记》不是一个版本。

【答案】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题中句子的预设是“王老师和我都有《西游记》”。

4. 分析汉语和英语中是否都能归为同一个音位? 【答案】

(1)在汉语中,

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一

h 个音素划分为不同的音位/p/和/p/。

h (2)在英语中,[p]只出现在[s]的后面,[p]只出现在词的开头或其他位置,两者出现的环境在汉语和英语中具有不同的情况: 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如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这两个音素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应把这两

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中,且语音近似,应划为同一个音位/p/。

5. 分析下面两个有歧义的语言片段的层次,并说明造成歧义的原因。

我是看着爷爷离开的

你这可恶的儿子

【答案】(1)我是看着爷爷离开的这是一个兼语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在于“离开”的多义性。“离开”既可以表示“同人、物、地分开”,也可以表示“永别,去世”。所以,原句既可以表示“爷爷离开我这里到另外的地方去”,也可以表示“爷爷去世了,n

(2)你这可恶的儿子

这是一个同位短语或定中短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在于短语结构的不同。作同位短语,可理解为“你”就是“可恶的儿子”:作定中短语,可理解为“你”是“可恶的儿子”的领属。

6. 下列是部分广州方言的词汇和普通话的对比。请据此分析。

(1)为这些异序词进一步分类;

(2)你如何解释这种“异序”现象?

普通话:要紧 蔬菜 已经 客人 公鸡 母鸡 干菜 生鱼 汤匙

广州话:紧要 菜蔬 经已 人客 鸡公 鸡也 菜干 鱼生 匙羹

【答案】(1)这些异序词可以按照词类进一步分为:

形容词:紧要

副词:已经

名词:菜蔬、人客、鸡公、鸡也、菜十、角生、匙羹

(2)“异序”现象的解释

广东方言中这些词汇与普通话相比,语素相同,语义相关或相同,次序相反,并且语素顺序改变后词性未发生变化,这属于同素异序现象。

二、简答题

7.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是语言符号在音、形式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也存在象似性的现象,如拟声词的发音和自然界的声音、汉语的语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等。请谈谈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跟任意性是否矛盾,如何看待象似性跟任意性的关系?

【答案】(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②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象似性体现在语音的象似、词形的象似和句法结构的象似。

(2)象似性和任意性的关系

象似性和任意性并不矛盾,二者的关系是:

①象似性虽然存在于语言中,但’已不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与任意性相比,它是第二性的。 ②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③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④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8. 时; 体

【答案】时与体的联系和区别,具体表现为:

(1)联系

“时”和“体”都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2)区别

①“时”和“体”内涵不同

“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例如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1 wrote"(过去时),"I will write"(将来时)。

而“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在俄语等斯拉夫语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完成体把行为状态作为整体表示,不再分析其内部的时间进展,而未完成体与前者相反,表示的是一个完整行为的一部分。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我写),"be+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 )”“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

②“时”和“体”侧重点不同

“体”虽然也可以表示具体的话语情景和时间之间的联系,但它与时态的侧重点不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