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答案】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的个体个性化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 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对象世界的能力。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要通过教育。因为人要称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必须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从而达到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因此,教育过程对个体而言,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过程。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个体的独特性表现在人的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遗传素质蕴含着个体的差异性。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教育。因此,教育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独特性的综合体现。它是个体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主、独特、与众不同的心理倾向。创造活动是人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不仅是个体独特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同时也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具有社会性。因此,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体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受到社会的制约,要以社会的贡献来衡量。

2.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是什么? 它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案】(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是:实验者布置一种情境,但其目的不能直接到达,而又使它对情境完全了解,于是便可以知道它所能得到的是何种程度的行为,尤其是它能否以间接的方法解决其问题。苛勒是以动物能否以“间接方法解决问题”作为理解力的标志的; 苛勒坚持实验的设计,必须使动物有可能完全了解其情境。问题的一切主要条件,必须全部显露出来,以便让动物观察。在苛勒设计的由简而繁的实验中,主要包括箱子实验和棒子实验两个系列。

(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小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为前提的。

②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反应,乃是一种心理的或知觉方面的过程,动作直接受知觉及其组织作用所支配。它既不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也不是由预定的联结所决定的。

3.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官能训练说和自然展开说之间有何异同?

【答案】学习的理念回忆说、官能训练说和自然展开说是早期的学习理论,三者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尤其差异:

(1)相同之处

①这三个学习理论都是早期的学习理论,其理论基础都与人性观有关;

②对学习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哲学思想。

(2)不同之处

①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基础不同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官能心理学是由沃尔夫在莱布尼茨的心灵单子论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自然展开说是法国哲学家卢梭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

②对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同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念回忆的过程。学习的官能训练说是在理念回忆说的基础上,随着官能心理学的发展而形成的,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加强和训练各种心灵官能。自然展开说认为学习不是经验的获得,而是潜能的展开。学习的过程是人固有的自然本性显露的过程,而不是从外界获得经验的过程。

③以不同的人性论为基础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以性善内发论为基础,官能训练说以性恶内发论为基础,而自然展开说则以中性内发论为基础。

4. 班都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是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的?

【答案】班都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班都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①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如果人们对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不加以注意就无法通过

观察进行学习。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有: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

②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如果人们只注意观察他人的示范行为而不能把这种示范以符号编码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就不会对他们产生很大影响。示范信息的保持主要依赖于两种符号系统: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③动作再现过程是把符号性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己经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把它经过编码后良好地保持在记忆中,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因此,动作再现过程决定那些己经习得的动作转变为行为表现的范围和程度。班都拉认为,个体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可以划分成: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练。

④班都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班都拉特别强调替代强化及自我强化的作用,实质是强调学习中的认知性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5. 联结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2)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又称试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6. 举例说明促进知识理解的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有哪些?

【答案】知识的理解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智力动作,而实现的思维过程。即运用己有的知识应用,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促进知识理解的加工策略主要有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加工。

(1)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意义,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己有知识建立联系的策略。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的方法。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摘录、提要、提问、笔记等。

①摘录:能使学生快速地找到和复习课文中的重要的、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摘录必须慎重,只能摘录重要的、相关的信息。

例如:巴尼特(J.E.Bamett )等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三种听课力法的效果。学习材料为1800个词的美国公路史,以中等速度呈现(每分钟120个词)。三组被试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听课。A 组一边听,一边自己摘录要点:B 组在听时能看到已作好的摘录,但自己不动手写; c 组单纯听讲,不做摘录。学习之后进行回忆测验,结果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看摘要但自己小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