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乌拉圭回合
【答案】乌拉圭回合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举行的第八次多边贸易谈判,因在乌拉圭举行而得名。1986年9月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城举行了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决定进行一场旨在全面改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新一轮谈判,故命名为“乌拉圭回合”谈判。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贸易谈判,历时七年半,于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结束。谈判几乎涉及所有贸易,从牙刷到游艇,从银行到电信,从野生水稻基因到艾滋病治疗。参加方从最初的103个,增至谈判结束时的125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前7次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国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为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1986年9月15〜20日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缔约国部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发起这一次多边贸易谈判。它是8次谈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谈判。
2. 放大效应
【答案】
放大效应是指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他们指出,通过关税保护,美国相对稀缺资源(劳动)收益(工资)的提高幅度会超过进口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从而使得实际工资上升。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则进一步研究和证明了这种效应,并把这一结果称为放大效应。
3. 入世承诺
【答案】入世承诺是指一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向世贸组织所作出关于入世以后在经济、文化、服务贸易等方面的一系列承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主要包括降低贸易壁垒和开放服务业市场两个方面。这些承诺具体体现在中国加入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等法律文件中。
(1)在降低贸易壁垒上,中国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包括关税的大幅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
(2)在对外开放服务业方面,中国承诺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由管制较严的“试点”或部分禁止,到可预见的逐步准入,到完全开放。
4. 多边协议
【答案】多边协议又称一揽子协议,是指所有成员都必须接受,不允许有所选择的一种协定。WTO 的法律框架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四个附件组成。附件一有A 、B 、C 三部分。附件一A 即是货物贸易多边协定,它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和《农业协议》等12个有关货物贸易的具体协议。
5. 当代贸易理论
【答案】当代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保罗•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和雷蒙•弗农的产品周期贸易模型。前者的关键假设为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竞争的要素市场,并且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为生产规模的不同。后者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为生产技术的不同阶段。
6. 自由贸易区
【答案】自由贸易区又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及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然维持贸易壁垒,但保护政策不求一致,由成员国自行订立。
7. 重商主义
【答案】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被称为贸易平衡论。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8. 价格支持
【答案】价格支持是政府通过稳定价格来支持生产者的一种手段。为了稳定生产和保证生产者的收入,政府设立一个不由市场供求变动决定的“支持价格”或“保证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证价格,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卖出高价,自然不用政府操心。如果市场均衡价格下跌到低于这一保证价格时,生产者则从政府手中得到两种价格的差额,产品产量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受到多大影响。
二、思考题
9. 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答案】(1)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①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②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③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贸易量迅猛增长。
②贸易依存度加大。
③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10.设A 、B 两国对商品X 的供求曲线相同,为:
C 国不生产X ,只能从A 、B 两国进口,其国内需求为:
(1)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商品X 的国际价格及各国的贸易量。
(2)如果A 、B 两国同时对c 国实行贸易制裁,不向其出口,求和自由贸易时相比,各国的福利变化情况。
(3)如果A 国单独对C 实施制裁措施,不向其出口,求A 、B 、C 三国的福利变化情况,这时A 国的制裁措施是明智之举吗?为什么?
【答案】(1)自由贸易下,由
由
(2)两国贸易制裁下,由
A 、B 两国的损失为
:
因此,C 国的损失为:,
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2.5;
相对与A 国合作制裁C 国的情况,获利(3)A 国单独制裁则,A 国还是损失11.25,由B 国相对自由贸易获利:
20+11.5=31.25。
C 国进口量比自由贸易减少60-50=10个单位。
C 国福利损失:
福利改善 但是比两国制裁的零进口量要好,相对这种情况,出口30单位到C 国,所以C 国一共进口60单位。 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1.25。 时,C 国该产品价格为5。 可解得商品X 的价格为2。
可解得A 、B 两国都生产190单位,消费160单位;A 、B 国分别B 国生产量为200,国内需求量为150,所以出口量增加到50;
可见A 国单独制裁对被制裁国来说是损人不利己,对出口竞争国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种行为降低了整个世界的福利,所以说是得不偿失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