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大学音乐学院642音乐史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理查·斯特劳斯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19世纪末重要的交响诗作曲家,作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等,还写有歌剧《莎乐美》和《玫瑰骑士》等,音乐风格衔接了19世纪与20世纪。
2. 布里顿
【答案】英国作曲家。年少时从布里奇学习音乐,1945年因歌剧《彼德. 格莱姆斯》的上演确立国际声誉。主要音乐成就在声乐音乐方面,除歌剧《比利·巴德》、《旋螺丝》外,还有清唱剧、合唱曲和大量歌曲,管弦乐作品较出名的有《安魂交响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创作风格以传统音乐风格为基础,融合20世纪各派之长。
3. 清唱剧
【答案】清唱剧形成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得到迅速发展,代表人物为卡里西米与许茨。清唱剧分为拉丁文的教会音乐与意大利文的通俗音乐两种类型。著名的清唱剧作品有:《复活节清唱剧》、《十字架上耶稣的七言》、《圣诞节的故事》等,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黄自作曲的《长恨歌》。
4. 孔特克图斯
【答案】在11~12世纪出现的孔特克图斯(conductus )是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它促进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作为单声部歌曲的孔特克图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音乐不借助于圣咏创作,旋律与歌词的关系是音节式的,旋律因反复而具有分节歌的样式特点。在12~13世纪左右,圣母院乐派中出现了复调音乐发展形式的孔特克图斯,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分节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它放弃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②包括二至四个声部,常见为三声部,一般采用狄斯康特的节奏型;
③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
④孔特克图斯的歌词内容较自由,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等世俗内容。
5. 拼贴音乐
【答案】拼贴(collage )一词来自视觉艺术领域,其本意是指把不同的材料物,如报纸、布块、牛皮纸等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件艺术品。20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艺术形式被引入到音乐领域中,即把完全不同的作曲家、流派和风格等音乐粘合在一起,使其作品中引用的材料的时空跨度和对比度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将格里高利圣咏、巴赫的赋格和当代爵士等音乐拼
贴在一起,就是拼贴音乐。这种音乐通过解构和重组对传统音乐进行新的解释,建立起新的意义。
代表作曲家及作品:美国音乐家克拉姆的《远古童声》和《四个月亮之夜》,德国音乐家齐默尔曼的歌剧《士兵们》,俄罗斯音乐家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第三弦乐四重奏》等。
6. 比才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作有歌剧《采珠人》《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交响组曲《罗马》等。歌剧《卡门》以丰富的人物造型、浓郁的异国风十情调和出色的音乐写作风靡全世界。
7. 音色音乐
【答案】20世纪大胆探寻新颖音色表现力的音乐创作类别。主要手法有:发掘传统乐器的新音色、改变传统演唱演奏手法获得的新音色、使用新的发声手段获得的新音色等,布列兹的《无主之锤》、利盖蒂的《大气》和潘德列茨基的《广岛受难者挽歌》是音色音乐的经典作品,其他在此领域探索的作曲家还有瓦雷兹、威伯恩、梅西安、诺诺、鲁托斯瓦夫斯基、泽纳基斯、克拉姆等。
8. 独奏协奏曲
【答案】巴洛克晚期出现但沿用至今的协奏曲类型,由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小提琴是当时最常见的独奏乐器。1698年托雷利写作了最早的独奏协奏曲,并开创快—慢—快三乐章的协奏曲套曲形式。巴洛克时期最多产的独奏协奏曲作曲家是意大利小提琴家维瓦尔第。
9. 斯克里亚宾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俄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创作有《“神圣之诗”交响曲》《“狂喜之诗”交响曲》、10部钢琴奏鸣曲、大量其他钢琴作品。他的风格独树一帜,创用以不同四度音程叠加而成的新型和弦形式,被称为“神秘主义者”。
10.弦乐四重奏
【答案】由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和1把大提琴演奏的室内合奏乐体裁,采用奏鸣曲式套曲结构写作。弦乐四重奏脱胎于18世纪初的小夜曲和嬉游曲,海顿的84首弦乐四重奏开始运用奏鸣曲式四乐章套曲形式,并以“谈话原则”组合乐器,确立了近代弦乐四重奏的写作风格。贝多芬以“拉祖莫夫斯基”和“庄严”为代表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丰富了该体裁的音乐表现力和衍展力,使之成为室内乐的的核心体裁。浪漫主义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有舒伯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弗朗克、鲍罗廷、柴可夫斯基等,倾向于抒情,在主题展开和对位处理方面不加注重。二十世纪的弦乐四重奏创作风格更为多样化,德彪西、巴托克、拉威尔、勋伯格、欣德米特、米约、肖斯塔科维奇等人创作了各具特色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11.埃尔加
【答案】英国作曲家。早年以写作合唱曲著名,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和清唱剧《杰隆修
斯之梦》树立了他作为一流作曲家的声誉。音乐风格极为个性化,以色彩化配器见长,情感表达丰沛热烈,形成独特的“埃尔加风格”。
12.十二音体系
【答案】20世纪组织音高的一种全新体系。在创作时,作曲家将一个八度内的12个半音排成一定的次序,称为“音列”,作为乐曲的旋律与和弦的基础。音列可以有4种基本形态:原型、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这4种音列形态可以转移到任何音高上,可集中或分散在一个声部或各个声部上使用。该体系形成于1921年,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对“十二音体系”的付诸实践有很大贡献。
二、简答题
13.简述斯克里亚宾及其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对斯克里亚宾的历史评价有斯克里亚宾(A.Scriabin , 1872~1915)
很多意见分歧,一些人认为他代表着俄罗斯古典音乐发展的高峰,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代表一种没落腐朽的倾向,予以否定。不论怎样评价他,作为俄罗斯音乐界的重要代表,他为自己的民族留下了许多佳作。
(2)代表作品:
①钢琴作晶:24首《前奏曲》、10首《钢琴奏鸣曲》。
②交响诗:《狂喜之诗》《普罗米修斯》等。
(3)创作风格:
,继承浪漫主义风格,音乐具有肖邦式的诗意。 ①早期(1888~1900)
,受到神秘主义哲学和尼采“超人”观念的影响,认为物质附界终要毁②中期(1900~1905)
灭,精神世界则会永生,人类必将由上帝和英雄来主宰。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他的音乐既有德彪西音乐的静穆特点,又具瓦格纳音乐的狂热个性。
,完全受到唯心主义哲学的支配,神秘主义观念主宰了他的思想。他在③后期(1905~1915)
交响诗《狂喜之诗》和第五至十首奏鸣曲中创用了由增四度、减四度和纯四度叠置而成的“神秘和弦”在交响诗《普罗米修斯》中神秘主义观念走到了极致,该作品在演出时伴随着彩光投射,要求人们用眼睛和耳朵同时感受这种整体艺术,追求超脱一切的最高境界。
14.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音乐观念的更替?
【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是声乐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
(2)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器乐体裁。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宗教产生了新的变化,世俗音乐得到发展,宗教与世俗音乐的分野开始模糊。
(4)音乐情感呈一元化状态,二元化、戏剧性的因素也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