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助剂总厂违章动火油罐爆炸。事故经过:2000年7月1日,为解决柴油存放一段时间后,由棕黄色谈深灰色的质量问题,某厂领导决定采用脱色技术,在柴油罐间加活性剂罐、混合罐、管道泵,将307#罐、308#罐的柴油,经管道泵注入混合罐,同来自活性剂罐的活性剂混合脱色后,注入204#罐储存外销。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牵头,由机动车间维修班负责焊接安装。整个作业,采用先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后,再对接同柴油罐相连接的阀门、法兰、管道,现场进行焊接的方法。7月2日上午,已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并同308#罐对连焊接完毕,下午继续进行同204#罐的对接。18时45分,在焊接同204#罐相接的管道时发生爆炸,204#罐罐体炸飞,南移3.5m落下,罐内柴油飞溅着火,同时204#罐罐体飞起时,又将该罐同307#罐之间的管道从307#罐根部阀前撕断,307#罐中400余吨柴油从管口喷出着火,现场施工的10人,突然被柴油烈火掩盖,瞬间即被烧死。307#罐在204#罐爆炸起火后45分钟,再次发生爆炸,罐底焊缝撕开12m左右,罐内剩余柴油急速涌出,着火的柴油顺混凝土地面,流至附近的10间操作室,操作室被烧毁;流至装置管排底部,管排管架被烧塌;流至厂区大门以外,将部分大树烧死。大火于20时45分被扑灭,没有造成罐区其他汽油、柴油罐的爆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经向曾在现场的职工了解,事故是在焊接同204#罐底部Dg80闸板阀对接的管道时发生的。而204#罐盛过柴油,但已长时间没用了,只偶尔当作生产中吹扫管道时的储气罐用。但在阀门以下,有24cm深,约15m2放不出来的柴油,而阀门以上无油。经察看,204#柴油罐底部Dg80闸板阀阀瓣靠近罐体一侧有明显的暗红色铁锈,仅在底部有一弦高10cm左右的弯月形面,呈现高温后的蓝灰色,而阀瓣面向焊接的一侧,明显活动但留有间隙。该次动火没有用火手续。施工人员制作了盲板,带到了现场,没有使用,但是关闭了阀门。请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某原油罐着火爆炸事故。事故经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某原油库2.3万立方米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燃烧了4个多小时后,热量使得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汽油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泵房、计量站、加热炉。部分外溢原油造成了海洋严重污染。事故发生后,先后排除了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发现当时该地区为雷雨天气。请分析事故原因和应吸取的深刻教训
螺栓既少又短,试压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3月15日19时35分,某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一厂一车间常减压装置大检修前,由核工业部第五安装处在装置东面17米外空地上对新制成的重叠式换热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换热器每台有40个螺孔,在试验时换热器B装了13个螺栓,换热器A装了17个螺栓。试压环比原封头法兰厚4.7厘米,试压环装上后仍用原螺栓。螺栓与螺母装配时两头不均匀。试压过程中,换热器(B)试压环紧固螺栓拉断,螺母脱落,管束与壳体分离。重4吨的管束向前冲出8米,把前方黄河牌载有空气压缩机的汽车大梁撞弯,冲入车底,整台汽车被横推移位2-3米;重2吨的壳体向相反方向冲出,与管束分离后飞出38.5米,碰到地桩停止;换热器A、B连接支座螺栓剪断,连接法兰短管拉断,重6吨的换热器A受壳体断开短管处喷出气体的反作用推力,整个向东南方向移位8米左右,并转向170度。现场共有9人,4人不幸死亡。请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救援预案编写。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写一个简单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实例: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有2台油罐,用来收储汽油、煤油。油罐的代号分别为309、310号,设309号装有煤油45吨、310号装有汽油12吨,问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若构成重大危险源,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摘自《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与管理》第310页)。
某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事故经过:某公司临时用礼堂改建危险化学品仓库,未经相关部门验收,存放二氯异氰尿酸半成品和甲基二异氰酸酯(剧毒化学品)。某日,突降暴雨,积水从门槛进入库内,将二氯异氰尿酸半成品浸湿,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剧烈放热,致使半成品自燃,剧毒化学品也燃烧爆炸,很多人灼烫中毒死亡。请问该公司在储存危险化学品过程中,有哪些错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