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5新闻传播基础(含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华通讯社

【答案】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在抄收电讯方面,新华社编辑部把收到的国外电讯译成中文,编成油印的《每日电讯》参考资料,每期发行约400份,供中央领导及各机关参阅。1939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2. “皇甫平”评论

【答案】“皇甫平”评论是指1992年初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系列评论文章,是由《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与评论部负责人等合作写成的。这些陆续见报的署名“皇甫平”的评论相互呼应,围绕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中心,宣传了邓小平在90年代初提出的改革开放新思想,形成了一个鲜明推进改革开放的完整的舆论先导系列。

3. 《中国军人》

【答案】《中国军人》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会刊,于1925年2月在广州创刊,初为旬刊,后改月刊。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周恩来组织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进步军人的群众性组织。《中国军人》主编王一飞,主要撰稿人都是共产党员。这个刊物的宗旨是:“鼓吹革命精神,团结革命军人,唤醒全国军人,促起全国军人的觉悟。”它的文章通俗易‘懂,配有插图,还结合实际问题组织读者讨论,引导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在军校师生中发行,还专送各军,在全军范围内都有影响,一期发量达两万多份。

4. 精确新闻学

【答案】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5. 詹大悲

【答案】詹大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8年在武汉被宛思演聘为《商务日报》总主笔,开始他的报刊活动。在他的主持下,《商务日报》渐渐成为群治学社的机关报。该报日出两大张,言论激烈,被称为汉口报界倡导革命的急先锋,同时,报社也成为革命党人策划起义和进行联络的机关,不久被封。

6. 台湾电视公司

【答案】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创立于1962年4月28日,是台湾地区第一家电视台,简称“台视’,、"TTV" 。首任董事长为林柏寿,总经理为周天翔,资本额新台币三仟万元。同年10月10日,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按钮,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开启台湾地区电视史。与中国电视公司(CTV )、中华电视公司(CTS )并称为台湾的老三台。老三台加上民间全民电视公司与公共电视台,合称为台湾五大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五台。

7. 《时事画报》

【答案】《时事画报》创刊于1905年9月,是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画报,由著名岭南派画家高剑父、潘达微等人绘编出版。该报分为图画和文字两部分,图画部分大都是配合时事新闻绘制的宣传画,如《钦廉起义图》、《黄冈起义图》、《鉴湖女侠秋瑾像》之类; 文字部分有论说、短评、要闻、谈丛、小说、诗界等栏目,曾发表《_十载繁华梦》、《党人碑》等揭露贪官污吏和歌颂革命党人的小说。

8. 《文汇报》

【答案】《文汇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创刊的著名抗日报纸,战后于1945年8月18日在严宝礼的主持下恢复出版,日出8开一张,不标刊号,以号外形式出版,至9月6日正式复刊,使用正式刊号,日出4开一张(后扩为对开大报)。该报声称为无党派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但实际上在政治上倾向国民党,不久后由于中共党员以及进步人士参加编辑工作而逐渐转向进步。

9. 《南华早报》

【答案】《南华早报》是香港现存英文报纸中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家,创刊于1903年11月7日。它以股份公司的名义出现,由英国出版商肯宁哈姆主办,英资汇丰银行拥有该报大部分股权。1987年被澳洲报业大王默多克收购,1993年该报又被郭鹤年收购。该报长期以来支持港英政府的政策。

10.《强学报》

【答案】《强学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8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该报由徐勤、何树龄主编,其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维新。该刊发表的《开设报馆议》一文,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即“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这几句话,实

际上就是《强学报》的办报宗旨。《强学报》还不用大清年号而用孔子纪年,借以“托古改制”。该报的出版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慌,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后,上海强学会也被两江总督张之洞解散,《强学报》只出版了3期就夭折了。

11.《中国女报》

【答案】《中国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女士创办的革命刊物。1907年1月在上海创刊,主编是秋瑾。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号召妇女既作女权运动的先锋,又作民族民主革命的斗十。该报仅出版了两期就因秋瑾被捕就义停刊。

12.《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有关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报道的不朽名著。斯诺于1936年7月中旬抵达陕北,并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广泛的采访,会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又到甘肃、宁夏等红军前线采访彭德怀等军队领导。斯诺的陕北通讯和大量照片在当时的许多英文报刊发表,在此基础上,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 )一书,中文版名为《西行漫记》。该书较早地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及其领导人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其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力一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13.《经济日报》

【答案】《经济日报》是1983年元旦由《中国财贸报》改版而成的一份报刊。在总编辑安岗的主持下,《经济日报》势头强劲,发行量在创刊初始即保持在百万份以上。1984年,邓小平为该报题写了报头。《经济日报》发展为由国务院主办的以经济宣传为主的综合性全国性中央级党报,成为国务院指导经济下作、发布各项经济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在国内外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14.“天安门事件”

【答案】1976年春,以天安门为中心的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和抗议“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活动,声势越来越大。清明节的当天,到场群众达数十万人。4月5日,群众的悼念与抗议活动被镇压,史称“天安门事件”。事件过程是:1976年3月5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沈阳部队指战员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消息时,删去了按照周恩来总理题词写的一段话; 3月25日,该报发表《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消息时,出现“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的字句。愤怒的群众认为,这是把周恩来总理打成了“走资派”,纷纷写信、打电话向《文汇报》提出抗议与警告。京沪列车在南京站停靠时,车厢被写上要求清查《文汇报》的标语。在天安门广场贴出的诗文中,也有谴责《文汇报》的。以天安门为中心的群众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