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883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主要因素。
【答案】不同的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市场可以根据竞争程度不同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而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市场上厂商数目越多,单个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力就越弱,市场的竞争程度就越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上有无数的厂商,单个厂商对整个市场的产品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市场竞争程度也最强; 而在垄断市场上,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对产品价格的制定具有绝对的决定权,因此垄断厂商可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市场的竞争程度最弱。
(2)厂商所生产产品的差别程度。产品的差别程度越小,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越强,市场竞争程度越大。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各个厂商的产品没有差别,因此单个厂商之间的产品替代作用较大,单个厂商改变价格的行为会被其他厂商的产品所替代; 而在产品差别程度较大时,厂商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价格水平。
(3)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越强,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强,厂商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情况调整产品价格,以达到厂商目标,这种市场的竞争程度较弱。 (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厂商进入一个行业或退出一个行业越难,竞争程度越弱。当一个行业产生超额利润时,这种超额利润能否持续,取决于进入行业的壁垒。如果壁垒很高,行业之外的厂商不能自由进入该行业,行业内的厂商可以持续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市场竞争程度也弱。
2. 为什么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答案】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不同的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其原因在于: (1)小同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小同。一般而言,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度大且比较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较小,因而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强度小且不稳定,受价格变化影响大,因而需求价格弹性大。
(2)不同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不同。一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其需求价格弹J 胜就越大; 反之,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3)不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不同。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比如羊毛有广泛用途,其价格的提高,必然会从多渠道影响对羊毛的需求,从而使需求以较大的幅度减少。
(4)不同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比重越大,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因为消费者比较重视这类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比较敏感。
此外,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对不同商品而言,以上各种因素也会不同,所以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也就不同了。
3. 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条件?
【答案】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条件,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
令厂商的利润等式为:
对厂商的利润等式求导数,得:
当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有:
即:MR=MC。
所以,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设想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表明该企业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 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MR=MC是企业实现利润最人化的决策条件。
4. 在只有两个参与人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有几个? 为什么?
【答案】在只有两个参与人(如A 和B )且每个参与人都只有两个策略可供选择的情况下,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最多可以有四个。例如,当A 与B 的支付矩阵可以分别表示如下时,总的支付矩阵中所有四个单元格的两个数字均有下划线,从而,总共有四个纳什均衡。
。
二、论述题
5. 简述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内容。
【答案】(l )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效用函数。在两个人的社会中,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示为:式中W 表示社会福利,U A 、U B 表示两个人的效用水平。
(2)社会福利函数定义式表明社会福利取决于U A 、U B 。利用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得到社会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该图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U A 、U B 。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样,社会无差异曲线也有无限条,不同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
图社会福利函数
(3)在图中,有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这种曲线反映了社会福利的高低,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越大。UU ´是总效用可能性曲线,它类似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收入约束线。同理,最大的社会福利只会出现在总效用可能性曲线UU ´和社会无差异线W 2的切点上,这一点称为“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这是能导致最大社会福利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唯一点。之所以是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是因为最大社会福利并不允许为任何可能值,而要受到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技术条件等的限制,UU ´曲线和W 1相交于S 点和S ´点,这些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都低于W 2,而UU ´和W 3没有交点,说明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达到W 3的社会福利水平。
(4)社会福利函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的。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具有人们可以普遍接受的性质,而这样的福利函数在逻辑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他指出,一个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具备如下性质:
①与个人的偏好一样,社会的偏好必须能够用无差异曲线或直接用偏好来排定其顺序,而且排列的原则是始终一致的;
②如果情况A 是社会偏好的,而B 不是,或者说社会把对A 的偏好排在B 之上,当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将个人对B 的偏好排在比A 更高的位置时,社会必须仍保持对A 的偏好胜于B 的判断;
③假设某一个人对A 的偏好胜于B ,对B 的偏好胜于C ,而且A 又是社会的最大偏好,如果这个人改变了其偏好排列,认为A 胜于C ,C 胜于B ,那么,不管社会对C 和B 的偏好是否发生变化,A 仍旧是社会的最大偏好;
④对任意两种情况A 和B ,如果所有个人对A 的偏好都胜于B ,那么,社会对B 的偏好就不可能胜于A ;
⑤社会对A 的偏好胜于B ,不能只是因为有一个人对A 的偏好胜于B 。
(5)阿罗认为,在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性质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任何社会能够排出各种情况的顺序,因此这样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