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微博
【答案】微博(Micro-blog )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收集、IM 软件和API 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其传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 准入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
2. 新闻书
【答案】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新闻书在市场上设摊公开发售。内容以政治、军事为卞,兼有商业行情。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3. 魔弹论
【答案】魔弹论又称“枪弹理论”、“皮下注射理论”或“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喇激一反应”论(S-R )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4. 知情权与隐私权
【答案】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是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 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入自己的私人领域,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包括媒介在内的公民知情权并不是无限的,在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公民隐私等方面,各国都有较翔实的法
律限定。从总的趋势看,知情权在社会公共领域内的范围和强度都呈扩大和加强之势。它也成为当今媒介受众权利中最重要的一环。
5.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
二、简答题
6. 互联网和新媒体带米了哪些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答案】互联网和新媒体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的媒体既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又是可以借力的工具。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传统媒体对于自身的传播理念进行了调整,选择不同的着力点来发挥独特的传播优势。
(1)报业:回归精英
一方面,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行周期、发行成本、发行模式都必须改变; 但另一方面,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而且由于互联网传播瞬时性、快餐性的特点,不适合做大型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而在信息泛滥的汪洋大海中,深度解读的解释性报道、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性报道和深度评论恰恰是对事物全面、细致、深入了解的关键。通过透彻的分析和评论,人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重要的政策法规,将国家大事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勾连起来; 同时公众就国L}一民生的重大问题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使报纸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对于一般公众而言,互联网、手机上的动态新闻只能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这样一来,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媒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2)电视:主导娱乐
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但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开始对其进行渗透。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有很高的需求,因此,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休在传输技术、使用习惯和内容制作方面的挑战,电视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各种集声、画、音效、特技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节目、大场面体育比赛、长时间电视剧等,将电视娱乐休闲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 另外高清电视、3D 电视等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广播:受众细分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业重新找到了发展的契机。这其中的缘由是: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都市化的进程,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家用轿车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在来回奔流的过程中,通过广播来接收信息的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各种音乐的易获性增强,人们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程度有所提升,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音乐频道; 另外,新型的各种数码终端基本上都配备收音机功能,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收听广播的习惯。
因此,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于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不同群体的内容细分,使得广播的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更加能够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豁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广播的收听率增长。
7. 简述信息的特点。
【答案】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因此,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单一的物质无法共享和同时占有。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们两人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你给我一条信息,我给你一条信息,我们两个各拥有两条信息。信息的共享性使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这一特点决定信息开发的多层次性。任何一个新闻题材,可以写成简讯、短消息、短通讯、长通讯乃至几万字的报告文学。这都取决于信息传播者的愿望和需要。因此,新闻体裁和篇幅并不是由新闻内容决定的,而是依据新闻报道者所需要达到的信息层次决定的。
(3)组合性。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对信息进行组合的能力,反映出每一位记者的水平。只有真实地反映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联系,才能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一条信息和其他什么信息组合起来,是揭示新闻背后新闻的关键所在。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当然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但还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认识。信息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侧面可以看出不同的色彩,得到不同的认识。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这一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受众; 不同的受众对信息有各种特殊的需要。尤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众细分为各种群体,小群化趋势日渐明晰,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趋多样。
8. 简述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与发展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1)共同点
①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相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