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答案】(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种类? 各有何特点?

【答案】(1)教学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教学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①行为矫正模式:以行为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学习者的外显行为,而不关心其内部心理结构及其变化。这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把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具体而有序的行为,学习情境的控制权一般都掌握在教师手中。

②信息加工模式:以认知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比较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涉及信息组织、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等不同的方面,由于对这些加工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因而就提出了概念形成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③个人发展模式:以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以非指导教学模式为代表,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注意个人的情感生活,强调帮助个休与环境建立创造性的联系,以发展自我。

④社会作用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为基础,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

3. 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答案】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是指仿效教师示范的操作活动结构,在头脑中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初步的动觉映像。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

(3)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4. 综合分析社会规范背离的形成原因。

【答案】社会规范背离是个体社会学习中的异常行为,成因极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受社会环境、家庭与学佼教育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与个体本身的思想基础与心理特点有关,因而是外在因素与内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

(1)社会规范背离的外部动因

社会规范背离的外部动因,来自于由家庭、社会与学校一方所构成的微社会环境中的消极的客观因素。

①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家庭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以经济为基础的亲情关系,家庭对个体道德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最早、最深远、最持久的。家长的言行对孩了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品德与个性影响很大。

②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特殊的发展阶段往往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对人的道德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期,容易受不良影响而产生社会规范的背离行为。

③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学校未能真正将德育放在首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学校德育生态环境不良; 德育的内容与方法陈旧,未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2)社会规范背离的内部动因

个体的微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通过个体内部的主观因素而起作用的。这种内部动因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有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概括为下列几方面:

①受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驱动,产生种种不合理的需求。

②受错误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逻辑的支配。

③道德意志薄弱,抗诱惑能力差。

④情绪不稳定,情感冲动,感情扭曲。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半成熟与半独立时期,可塑性大,可变性也大。

5. 影响迁移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迁移不是自动产生的,它受制于各种条件,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定势。

①相似性:相似性是影响迁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客观因素的相似和主观因素的相似。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属于客观相似性,它包含学习的共同结构成分与表面成分。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奥斯古德的迁移逆向曲面都是学习材料相似性的典型代表。吉克与霍利约克认为,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含结构特性的相似和表面特性的相似。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是主观相似性,也影响迁移的产生。并且两种学习情境中所涉及到的其他成分的相似,如态度、情感以及学习中的环境线索等也影响迁移的产生。

②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和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都影响迁移的产生。决定原有经验的可利用性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的认知技能与元认知技能。因为迁移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来完成的,而认知技能与兀认知技能又是调节、控制认知活动,保证其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③定势:定势是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定势使个体在认识方面和外显的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使个体在活动方向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即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6. 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怎样?

【答案】(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的动机系统。 ①学习需要及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驱力是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②学习期待及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