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长作风

【答案】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社会工作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后来,由于社会期待家长角色应由社会机构来扮演,因此,个别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家长式的行为就受到了挑战。

家长作风涉及对另一个人自由的某种干预限制。狄沃金说:“说到家长作风,我基本上把它理解为是对一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有人为之辩护,说这种干预对被干预者的福社、美德、幸福、需求、利益或价值是绝对有好处的”。

韦利提出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

(1)对一个人自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

(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

(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不管怎样,即使在缺乏预见性、成熟等条件下,家长作风也不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存在,因为它可能由于对标准的定义问题而导致工作者的放纵和对当人事的侵犯。

2. 社会剥夺

【答案】对相对贫困内涵的拓宽部分做出规范的概念是社会剥夺。英国学者汤森最早将“相对剥夺”的概念用于定义与度量贫困。按照他的解释,“相对剥夺”是指社会上一般认为或风俗习惯认为应该享有的食物、基本设施、服务与活动的缺乏与不足,即因为缺乏资源而被剥夺了享有常规社会生活水平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机会和权利。

3. 案主

【答案】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 社会排斥

【答案】社会排斥概念承继了剥夺概念的多元内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它是一个由劣势地位导致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

5. 方案评估

【答案】方案评估是指对机构服务方案的评估,这类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出某一服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技术是否适当、方案的实施是否有较大把握以及该方案是否属较优方案等。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福利的功能。

【答案】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有:

(1)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潜功能和显功能。

①从潜功能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为了提升公民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

②从显功能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是为了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社会福利的具体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

②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③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促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问题的作用,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④社会福利服务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

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服务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7. 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

【答案】社会工作研究应该注意的伦理守则主要包括:

(1)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①自愿指没有任何威胁和利诱下完全自由地选择;

②知情指参与者需要了解与研究有关的所有信息;

③同意指参与者自愿同意,有能力自行做决定且未受任何因素影响。

当然,自愿参与也可能会破坏科学性,如,参与者完全被告知所有信息就可能使实验设计无法实现,实验设计与专业道德就可能存在矛盾。

(2)参与者无伤害

任何研究都可能导致伤害,如:家庭暴力研究可能使参与者遭受更严重的暴力,探索个人困境也可能让参与者回忆心理创伤,只关注研究而对问题解决漠小关心也是对被研究者的伤害。参与者无伤害要求在选题和设计的开始就要注意到可能给案主带来的危险。如有必要,在研究完成后可以对被研究者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3)匿名和保密

①匿名就是研究者在资料集中后删除某些个人信息以让人无法分辨被研究者。

②保密则要求被研究者提供资料前、中、后无旁观者或不遇到他人,未经被研究者同意不向他人公开其资料,所提供信息让他人无法判断案主身份,成果发表需征得被研究者认可等。

(4)研究者身份

研究者在伦理上不可以故意隐瞒身份或采用欺骗手段。但是,研究者如果提供真实身份就可能无法获得可靠资料。因此,倘若研究上有需要且已获有关部门允许,工作人员可藉研究人员身份搜集资料,此为“实务上的欺骗”。

(5)价值中立

研究者应价值中立,避免倾向性。在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设计、资料搜集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客观地记录信息,不作任何诱导,不凭个人意志选用信息,客观报告分析结果。但是,社会工作研究很可能带有研究者的个人烙印。

(6)研究结果的公开和分享

研究成果必须清楚介绍研究背景,不可有任何欺骗,应客观报告研究结果和研究不足以供其他人士参鉴。研究成果也应与他人分享,因为提高研究效率、促进服务技术、改善案主福利是社会工作研究乃至社会工作的根本要求。

8. 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答案】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主要包括: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

①福利性

a. 无论是对失依儿童的救助,还是对所有儿童的教育和服务,儿童社会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儿童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的保障,目的都是儿童的幸福和发展。

b. 儿童社会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改变儿童所处环境,为儿童幸福和快乐提供条件。最终结果是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受到良好教育,保证儿童在当时获得好的生存,将来获得好的发展;

c. 儿童社会工作的费用大多由政府福利经费支出,对儿童的养育和服务是无偿的、福利性的。 ②以社会性服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