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881中西美学史之中国美学史大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诗话

【答案】诗话是对诗歌及诗人、流派等有关问题进行评论、考索、订正的一类著述。最早得名于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早期诗话多记录诗人轶事,或以资闲谈。随着理论批评的开展,诗话体制亦渐趋严正,笔记特点淡化而理论色彩加强,往往要言不烦,短小精焊,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基本样式。

2. 移情

【答案】移情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指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腊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些诗句就是采用了移情手法,其中花、鸟、柳絮、桃李、蜡烛,这些本无感情色彩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3. 司空图

【答案】司空图是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他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美学也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4. 知人论世

【答案】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著名概念。出自《盂子》:“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读一个人的文章必须了解作者的个人情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

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二、简答题

5. 释“生生之谓易”

【答案】(1)出处

“生生之谓易”出自《易传》。《系辞传》说:“日新之为盛德,生生之谓易。”《易传》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这是《易传》的一个中心思想。《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生”是《周易》的核心概念之一,天地以化生万物为最伟大的德行。

(2)含义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此五字深刻揭示出阴阳之道是易最基本的内涵。故而“生生之谓易”的“生”,也就有着阴阳两重内涵。其中一个“生”乃阳生,即我们能感知到的客观之“生”,指自然界万物的衍生规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是也;另一个“生”乃阴生,即我们内心深处的主观之“生”,指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生产能动,“天人合一”是也。因此,“生生”即是人类认识宇宙运动规律和如何把握它发展自身的一种无限循环过程。易给予我们的,正是怎样认识和把握这种规律的一种思维模式,故而曰“生生之谓易”

(3)对“生生之谓易”的三种理解

①第一种理解:指阴生阳,阳生阴,变化“日新”,天地万物皆应此然也!

②第二种理解:伏羲八卦,乃摹拟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而生成;六十四卦,乃八卦两两重叠、生生而成,显示天人地互动、变化“日新”之诸相!

③第三种理解:生生不仅有初始生成之义,更有不断创业创新之义。否则,何来“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三、论述题

6. 分析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的“意象”概念及它对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

【答案】(1)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的“意象”概念

①“意象”的发展

意象说源于魏晋时期王弼的“得意忘象”。随后在谢赫的六法说中得到深入发展。谢赫六法的气韵生动,主张画家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还要表现于物象之外的“气”,使艺术作品产生出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另外,谢赫还提出了取之象外,即画家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而要突破这个有限的象,要从有限到无限。再后来经过刘勰等批评家的共同阐释,“象”终于转化为“意象”,包含着意和象、隐和秀、风和骨等多种规定性。简言之,意象成为形象和情趣的契合。到了唐代,“意象”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已经被广泛使用在诗歌中。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己奇”。

②意象的概念

意象是指培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它己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

感的形象。郑板桥胸中之竹,己不是一般竹子的形象,而是一种坚强挺拔、不畏风雨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形象。当竹子的形象被赋予这样品格的时候,它己变成了一种意象。简言之,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

(2)“意象”对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

①意象对当代影视理论的作用

意象可以和当代影视艺术理论结合。通过对单一意象呈现,或把各种意象组合起来呈现,形成电影语言的一种民族艺术特色。比如马致远的著名的元曲小令《天敬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词相当于一个镜头或画而,其组接具有电影蒙太奇的诗意效果。

②意象对当代艺术本体论的作用

基于“意象”的艺术理论可以帮助当代艺术解决艺术本体论地位的问题。这既是一个当代的艺术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当代文化理论问题。充分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优点,如“意象”理论,可以帮助人们保持或创造自然、心灵和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充分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和美学优点的艺术和艺术理论,为现代艺术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