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区发展

【答案】社区发展是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2. 家庭沟通

【答案】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沟通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它涉及对方、自我及两方讨论的话题。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3. 地区发展模式

【答案】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4. 自决

【答案】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下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做出决定,犯越姐代l}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

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5. 社会服务

【答案】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二、简答题

6. 影响个案工作会谈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这里包括会谈前、会谈进行中及会谈结束后的有关事项。

(1)工作者的心理准备

尽管对资深的工作者来说,会谈的程序己是轻车熟路,但是,每次会谈前做心理准备都是必要的,对于新的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首先,工作者要清理自己的情绪,保证会谈是在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进行,如果自己有心事,应该或是转介给别的工作者,或是更改会谈时间; 其次,工作者应该对已经掌握的案主及其问题的资料进行详细的阅读和思考; 再次,尽可能地想到会谈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及其应对措施。

(2)会谈场所安排

不同服务机构的会谈场所的安排和布置,会因机构文化的独特性而呈现不同的风格,设施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情况下,会谈场所都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独立封闭的房间。半封闭或开放的场所不适合个案会谈。如在大的房间里以屏风隔出的空间里进行会谈会令会谈双方都缺少安全感。

②空间大小适宜。过大的空间会影响倾心地交谈,也浪费资源; 空间过小,影响空气流通,也给人以压迫感。

③房间布置简明单纯。不要有过多的摆设和杂物,以免案主分心。工作者与案主用的桌椅可移动,家具的质量、颜色、款式应给人亲切、温暖、舒服的感觉。

④房间空气畅通、清新,光线适宜,温度、湿度适宜。

⑤会谈时不受电话铃声、敲门声音或他人的打扰。

⑥房间外围环境清静不吵闹。

(3)工作者的仪表

人的仪表是人的气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如果工作者穿着过于随便、不整洁,或穿奇装异服,很难让案主对其产生尊敬、信服和信赖的感觉。因此,工作者的仪表很重要,工作者应把自己的仪表看作是自己人格修养的一部分、工作者角色规范的一部分。在会谈室里面对案主,既是一个工作的正式场合,也可以看作是与朋友相约的私人会面; 穿着打扮既不可过于随便,也不要太郑重古板,否则会将人拒之以远,不利于案主放松、倾心地谈话。工作者的着装应以端庄、典雅为宜,同时要根据案主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等因素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着装。

(4)双方的称谓

人际交往中,一个称谓往往决定双方的关系定位,并影响着双方的心理距离。个案工作中的工作者与案主是一种专业的助人关系,彼此恰当的称谓很重要,如果称谓不合适,将影响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在与案主的初次见面时,工作者可以将自己机构对工作者一般性的称呼方式告诉案主。中国内地的一些福利机构对工作者的称呼是老师,如“张老师”等。工作者对案主的称呼应视案主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而定,一般工作者对案主以“姓”称呼较妥,如“张先生”,除非案主要求直呼名字。当案主特别要求工作者直呼案主的名字或其他昵称时,工作者一定要澄清此要求的意义,如果发现案主有将特殊的称呼作为某种特殊情感的寄托,必须拒绝使用其称谓。对于小孩子,工作者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或名。

(5)会谈中的记录

工作者在会谈过程中进行文字记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过多的!J 写,会影响与案主的交谈,也会令案主产生不安全感,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暴露。而且,书写的速度远不如说话的速度。但若不作记录,过后很难无遗漏地将所要记录的内容写下来。尽管会谈过程中作文字记录较困难,机构及工作者还会尽量做一些弥补:有心的工作者会学习速记的技术,有的机构也会印制一些便于记录书写的表格。有时,工作者可以通过征求案主同意后作录音记录,以便事后整理文字记录。

7. 医务社会上作健康干预的基本范围与优先介入领域是什么?

【答案】(1)健康照顾处境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健康照顾处境是由健康照顾体系组成的医学哲学与医药文化、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政策模式与医疗服务的总和。它是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具体场所,是社会工作实施健康干预的地方。

在水平结构上,个人健康“照顾过程”或发展阶段分为预防保健、临床医疗和康复服务三部分; 在纵向结构上,群体健康照顾分为个人和家庭、社区和组织、国家和社会健康政策三个层次。这些纵横交错的“发展阶段”和“干预层次”构成健康照顾处境,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2)预防医学、预防保健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预防医学是预防、保护和维护个人、群体健康的应用科学,其基本范围和主要内容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促进健康,基本特征是预防为主、防患未然。预防保健主要关注无疾病症状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适用范围广泛,覆盖所有人。

现代医学发展的普遍趋势是注重预防保健,由注重治疗疾病转变为更加注重预防疾病。这种发展趋势和社会共识为医务社会工作“提前”介入健康问题创造了条件。医务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健康领域广阔,如环境保护、食品营养、禁烟禁毒、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升健康意识等。

(3)临床医疗、医疗服务流程与医院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临床医疗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中对患病者进行的临床诊断、治疗活动。临床医疗的范围和内容主要表现为医院的服务流程,由门诊、住院、手术治疗到康复出院等。医院中的社会工作干预和社会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最早起源地,也是传统和最主要的服务,对医院的门诊部、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传染科、结核科、中医科等业务科室均可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