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少陵野老”是指_____
【答案】杜甫
【解析】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少陵,取自少陵原,是西安地名,萧选注杜甫曾在这里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杜甫的《哀江头》曾写道“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2. 通过_____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到了欧洲。
【答案】阿拉伯
【解析】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从而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纸术是在公元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人欧洲,欧洲人才结束了用羊皮书写的历史。火药是在13世纪左右,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后来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指南针在宋代就已传入阿拉伯地区,公元1180年左右,指南针又从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人手中,才有了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可能。
3. 中国民族乐器按演奏方式分为吹、拉、弹和_____。
【答案】打
【解析】传统民族乐器按照演奏方法可分四类:①吹管乐器:笛、箫、笙、唢呐、管子、葫芦丝等; ②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高胡、京胡、坠胡、马头琴等; ③弹拨乐器:琵琶、柳琴、扬琴、月琴、阮、二弦、古琴、古筝等:④打击乐器:鼓、板、梆子、木鱼、钱、云锣、大锣等。
4. 第一部由西方人撰写的介绍中国的著作是《_____》。
【答案】马可·波罗游记
【解析】元代时来华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因战争被俘,被投入热那亚监狱。在狱中他向难友讲述了他在东方的游历和见闻,这便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是有史以来由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5. 位于河北省的_____建于隋代,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答案】赵州桥
【解析】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本名“安济桥’,,隋代石匠李春建造,是全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由于赵州桥的建筑巧夺天工,体现了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历代文人学者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以至产生了神奇的传说,说赵州桥是鲁班所造。
6. 长城西自_____,东到山海关。
【答案】嘉峪关
【解析】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占、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7.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和《_____》。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鲁迅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
8. “炎黄子孙”中的炎帝是指_____,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是一种农耕文化的象征。
【答案】神农
【解析】神农,也称炎帝,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炎帝是太阳神,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教人制造农具,播种五谷,聚货交易,各得其所;也曾制造陶冶斧斤,凿井取水。他还亲尝百草,发明医药,最后因中毒烂肠而死。
9. 唐朝僧人玄奖赴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回国后口述成书的_____是当时中国了解西域和印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答案】《大唐西域记》
【解析】玄类出家后在长安、成都等地遍访名师,为了了解佛学底蕴,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出关,取道西域,经葱岭,到达古印度境内,研习讲学,周游印度,历时19年,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载誉回国,主持佛经翻译,其所著《大唐西域记》详述亲所历见的各国风土人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
10.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和楷书。
【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二、选择题
11.在中国近代史上,( )签订后,强烈刺激了中国人民,随后“戊戌变法”开始。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中日之间的“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图谋变法。1898年,光绪帝召见主张变革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决定实施新法,史称“康梁变法”,因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
1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出自( )。
A. 《庄子》
B. 《孟子》
C. 《孙子》
D. 《老子》
【答案】D
【解析】老子哲学中有许多极其宝贵的精华,这就是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物,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有的甚至相反相成,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3.国子监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而非最高学府是在( )统治时期。
A. 隋文帝
B. 隋场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答案】B 。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晋朝时,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北齐时,改国子学为“国子寺”,南朝的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隋唐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唐代承袭隋代的制度,但学校的体系更加完备,在中央设立“六学二馆”,六学由国子监统一领导,国子监在发展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己取代国子学,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到清代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惟一的最高学府,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