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近现代史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皇姑屯事件

【答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2.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分析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的一篇重要著作,发表于1927年3~4月的《战士》周报。文章强调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对中国农村的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做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湖南农民考察报告》从对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分析中,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3.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4. 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5. 中东路事件

【答案】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7月中苏之间因中东铁路归属权问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起因是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苏军与东北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苏军胜,12月,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中东路事件期

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6. 南方讲话

【答案】南方讲话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明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谈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7.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8. 工业七十条

【答案】工业七十条,又名《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六日党中央起草的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的草案。该条例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国营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针对当时工业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相应的规定。该条例主要内容如下:①规定国家与企业之间实行“五定”、“五保”;②限制企业党组织对生产行政工作的干预过多,禁止把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引申到车间、工段和科室;③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④每个企业必须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⑤明确规定技术人员和职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⑥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⑦规定企业的主要管理权力集中在厂部;⑧规定企业必须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

9. 九一三事件

【答案】九一三事件是1971年林彪集团阴谋武装政变、夺取最高权力的事件。林彪、叶群、林立果等在谋杀毛泽东和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的阴谋相继破产后,于1971年9月13日凌晨乘飞机外逃叛国,途经蒙古国温都尔汗附近时坠落,机毁人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0.抗美援朝

【答案】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的战争。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以美军为

主的联合国军无视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到达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27曰,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二、论述题

11.中国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过一场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大讨论,试就其过程简述之。

【答案】(1)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大讨论的契机是关于《红楼梦》一书的时代背景问题。1954年10月10日,李希凡、蓝翎在《光明日报》率先发表《评〈红楼梦研究〉》一文,他们认为,贾宝玉“是当时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曲折地揭露了那个时代尚未成熟的新的社会力量变革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

随后,较有影响的文章是邓拓撰写的《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他认为,《红楼梦》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一部伟大作品,时代是18世纪上半期,“当时的中国是处在封建社会开始分解、从封建经济体系内部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正在萌芽的时期。其标志是,在封建内部生长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代表着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的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有了发展;同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相对立的市民思想明显地抬头了”。因此,《红楼梦》应该被认为是“代表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未成熟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市民文学的作品”。

这个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荒诞的问题,当时却吸引了大批学者的注意力。由讨论《红楼梦》社会历史背景而引发的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大讨论从此开始,许多学者如侯外庐、吴晗、尚钺、翦伯赞、吴大琨、黎澍等相继撰文,促成了这朵“金花”的盛放。

(2)从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史学界围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发表的论文多达二百余篇,论文集、专著若干,其中尚钺著《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等影响较大。这一时期问题的讨论较以前更为深入,具体体现在:

①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它出现于何时?原来学者大多主张明清说,此时出现了唐代说、宋代说和元代说;

②怎样评价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明末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有没有质的变化?对此,学者们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③资本主义萌芽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有无影响?明清时期是否出现了市民社会和市民运动?

④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几个经济部门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涉及到了丝织业、矿冶业、制瓷业、造纸业、榨油业、制糖业、农业等。

总之,此一时期的讨论是深入的,学者们的态度是严肃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基本是学术层面的论争。但其中也夹杂一些非学术的因素,甚至上纲上线,如有的著名学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