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诊断依据是() A.发热、咽炎、淋巴结炎三联征,淋巴细胞>60%,异淋>10%,抗VCAIgM(+)。 B.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三联征,淋巴细胞>60%,异淋>20%,抗VCAIgM(+)。 C.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淋巴细胞≥50%,异淋≥10%,抗VCAIgM(+)。 D.发热、脾大、淋巴结肿大三联征,淋巴细胞>50%,异淋>59%,抗VCAIgM(+)。 E.发热、肝大、淋巴结炎三联征,淋巴细胞>60%,异淋>15%,抗VCAIgM(+)。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A.高危新生儿生后3天内肌内注射。 B.接触HBV≥3天不应接种。 C.接触HBV后48小时内肌内注射。 D.高危新生儿生后≥7天不应接种。 E.高危新生儿生后2天内肌内注射。
血清HBV标志物的意义,正确的观点是()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但不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HBeAg是病毒复制的标志。 HBsAg转阴表示感染终止。 抗HBc阳性无论滴度高低都表示有HBV复制。 抗HBe具有保护性。
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是() A.主要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 B.传染源主要为隐性感染者。 C.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粪-口。 D.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壮年。 E.多为散发,在中国尚无大规模暴发流行。
乙肝疫苗在正常人群的接种方案是() A.时间为0-1-6,接种剂量为10μg/次。 B.时间为0-1-6,接种剂量为5μg/次。 C.时间为0-3-6,接种剂量为10μg/次。 D.时间为2-4-6,接种剂量为5μg/次。 E.时间为1-2-6,接种剂量为10μg/次。
患者,女性,23岁,面中份凹陷,面下1/3高度偏大,下颌前伸,前牙反
,下颌不能后退。磨牙近中关系,反覆盖5mm,∠ANB=-2°,上前牙唇倾,下前牙内倾。
若采用正颌方法,何种治疗方案最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