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807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答案】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土壤胶体微粒内部的微粒核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形成一个正离子层,这两层的合称。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2. 内分泌干扰物

【答案】

内分泌干扰物又称环境激素,是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3.

【答案】

多氯联苯

污染物。是指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理化性质稳定,用途广泛,已成为全球性环境化合物,

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4. 光化学烟雾【答案】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多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二、简答题

5. 简要回答河流中的泥沙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并举例加以说明。【答案】河流中泥沙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以及例子如下:(1)河流泥沙中主要有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等,其中粒径小于的占研究表明,泥沙的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吸附重金属的量也越大;当重金属浓度不变时,随着河流泥沙量增大,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大;河流泥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弗莱特利希等温线;(2)泥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随

在此条件下有

不同程度的水解、沉淀、配合和被悬浮物吸附

,控制了河水中可溶性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3)泥沙中有机质含量随季节而变化,

悬浮物中有机质大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

泥沙中重金属的吸附量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重金属在河水、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分配比是:悬浮物大于沉积物

,而沉积物和悬浮物远远大于河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河水等于8.3左右时,重金属离子

6. 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

【答案】(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

以(

(2

)土壤阳离子交换特点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不同种类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的顺序为: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土壤胶体中

著降低;

因为胶体表面基团的解离受的影响,所以下降,土壤负电荷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反之交换量增大;

阳离子交换一土壤保持养分和防止养分超越根过滤的能力;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如

高的土壤肥力水平;

溶液中阳离子可以和任何带负电荷的物质(如黏土和有机物)表面的其他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得越多,土壤可能有一个更值越大,其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当小于2, 阳离子交换量显)表示。

7. 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答案】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如下:

(1)在天然水体中

砷的存在形态为

碱性水环境中,

砷主要以

(2)在土壤中形式存在;

在和在天然水的表层中,由于溶解氧浓度和形式存在;

在的的水环境中,

则主要以三价的

高,pE 值高,pH 值在4〜9之间,

砷主要以五价的

形式存在。以上这些形态的砷都是水溶性的,它们容易随水发生迁移。

砷主要与铁、铝水合氧化物以胶体结合的形态存在,水溶态含量极少。

(3)砷的甲基化

砷的生物甲基化反应和生物还原反应是它在环境中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们能产生一些可在空气和水中运动并相当稳定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但生物甲基化所产生的砷化合物易被氧化和细菌脱甲基化,结果又使它们回到无机砷化合物的形式。

三、论述题

8. 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及特点。

【答案】绿色化学的12条原理及特点如下:

(1)预防

防止产生废弃物比在它产生后再处理或清除更好。

(2)原子经济性

设计合成方法时,应尽可能使用于生产加工过程的材料都进入最后的产品中。

(3)无害(或少害)的化学合成

所设计的合成方法应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小的或没有毒性。

(4)设计无危险的化学品

化学产品应该设计为使其有效地显示所期望的功能而毒性最小。

(5)安全的溶剂和助剂

所使用的辅助物质包括溶剂、分离试剂和其他物品,当使用时都应是无害的。

(6)设计要讲求能效

化学加工过程的能源要求应该考虑它们的环境的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节省。如果可能,合成方法应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

(7)使用可再生的原料

当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原料和加工厂粗料都应可再生。

(8)减少衍生物

如果可能,尽量减少和避免利用衍生化反应。因为,此种步骤需要添加额外的试剂并且可能产生废弃物。

(9)催化作用

采用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化学计量学的助剂要优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