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2统计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判断题
1. 回归分析是根据变量之间的主从或因果的回归关系,对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进行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对因变量进行预测或估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
【答案】×
【解析】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中的数学模型众多。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2. 估计量和估计值并没有什么区别,二者是同一概念。( )
【答案】×
【解析】“估计值”是参数估计量的一个具体数值,而当把估计结果看成是一个表达式时,那么“估计量”就是一个随机变量。
3. 回归模型中假定误差项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且相互独立。( )
【答案】×
4. 设总体
【答案】× 【解析】若总体
5. 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负数时不易计算増长率。( )
【答案】√
【解析】当时间序列中出现0或负数时,计算出的增长率,要么不符合数学公理,要么无法解释其实际意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适宜直接用绝对数进行分析。
6. 在多兀线性回归中
检验和检验是等价的。( )
【答案】×
【解析】F 检验是关于回归方程是否显著的检验
检验是关于回归系数的检验。在一元线性
回归中,t 检验与F 检验是等价的,但是在多兀线性回归中检验与F 检验是没有关系的。
7.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果自变量是显著的,那么自变量所对应的系数应该显著的不为0。( )
【答案】×
第 2 页,共 46 页
则样本均值( )
则样本均值的方差为从而
8.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答案】×
【解析】回归方程给出的是因变量的预测方程,只能给定一个自变量,然后预测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9. 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方法是“先对比,后综合”。( )
【答案】×
【解析】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方法是“先综合,后对比”。
10.—项研宄表明,司机驾车时因接打手机而发生事故的比例超过20%,用来检验这一结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答案】
【解析】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要把等号放在原假设里面。因此,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该是
( )
二、简答题
11.在研宄方法上,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相同点 ①是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参数;
②都以抽样分布为理论依据,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之上的推断,推断结果都有风险; ③对同一问题的参数进行推断,使用同一样本、同一统计量、同一分布,因而二者可以相互转换。
(2)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不同点
①参数估计是以样本资料估计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假设检验是以样本资料检验对总体参数的先验假设是否成立;
②区间估计求得的是以样本估计值为中心的双侧置信区间,假设检验既有双侧检验,也有单侧检验;
③区间估计立足于大概率,通常以较大的把握程度(可信度)成立。
12.简述判定系数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1)判定系数的含义
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判定系数,记为
其计算公式为:
第 3 页,共 46 页
去估计总体参数的置信区
间;假设检验立足于小概率,
通常是给定很小的显著性水平去检验对总体参数的先验假设是否
(2)判定系数的作用
判定系数测度了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若所有观测点都落在直线上,残差平方
和
可见
x 完全无助于解释y 的变差,拟合是完全的;如果y 的变化与x 无关,此时
的取值范围是
则
越接近于7,表明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越大,回
归直线与各观测点越接近,用x 的变化来解释y 值变差的部分就越多,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好;反之越接近于0, 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差。
13.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则。
【答案】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重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 中重复出现;不漏是指组别能够穷尽。即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遗漏。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 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而对于连续变量,可以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法,根 据“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解决不重的问题,也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小数点的位数根据所 要求的精度具体确定。
14.简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答案】(1)无偏性 若估计量
的数学期望等于未知参数
则称为的无偏估计量。估计量的值不一定就是的真值,因为它是 一个随机变量,若
是的无偏估计量,则尽管的值随样本的不同而变化,但平均来说它会等于的真值。 (2)有效性
设
(3)—致性(相合性) 如果依概率收敛于
则称
即
有
是的一致估计量。
15.简述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案】(1)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关系
从分布的角度看,众数始终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值,中位数是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值,而平均数 则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
对于具有单峰分布的大多数数据而言,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①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众数
中位数
第 4 页,共 46 页
即:
与
且至少对于某一个
都是的无偏估计量,若对于任意
上式中的不等号成立,则称
较
有效。
有
和平均数必定相等,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