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晶格常数
【答案】在材料科学研宄中,为了便于分析晶体中粒子排列,可以从晶体的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通常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晶格常数指的就是晶胞的边长,也就是每一个立方格子的边长。沿晶胞边方向且长度与边长相等的矢量称为晶胞基矢,分别用a 、b 、c 表示。晶格常数是晶体物质的基本结构参数,它与原子间的结合能有直接的关系,晶格常数的变化反映了晶体内部的成分、受力状态等的变化。
2. 置换固溶体
【答案】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中的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当溶剂和溶质原子直径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内时,易于形成置换固溶体。铜镍二元合金即形成置换固溶体,镍原子可在铜晶格的任意位置替代铜原子。
二、简答题
3. 图为两组销铜合金的时效强化曲线;讨论成分变化及时效温度对力学性能(这里是硬度值)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原因。
图
【答案】(1)成分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随铝中含铜量提高,过饱和度加大,脱溶驱动力加大,析出速度加快,硬度值増加。
(2)时效温度的影响:时效温度越高,扩散速度加快,析出加快,但过饱和度减小,脱溶驱动力也减小,GP 区或亚稳相可能不出现。 (3)原因:时效强化主要靠GP 区和
相,因两者很细小弥散,有共格或半共格界面,强化效
果好。
4. 相图分析(A-B-C 三元相图如图1所示,本题作图部分直接画在图中) (1)划分分三角形。
(2)标出界线的性质(共熔界线用单箭头,转熔界线用双箭头)。 (3)指出化合物
的性质。
(4)说明E 、F 、B 点的性质,并列出相变式。
(5)分析M 点的析晶路程(表明液、固相组成点的变化,并在液相变化的路径中注明各阶段的相变化和自由度数)。
图1
【答案】(1
)三个分三角形(2)见图
2
图2
(3)为二元一致熔化合物
;(4)H :单转熔点E :低共熔点F :低共熔点
为二元不一致熔化合物。
(5)M 点析晶路程见图2(有穿S2的相区)。 液相:固相:
5. 请根据
相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2.0wt%C合金平衡状态下的结晶过程,并说明室温下的相组成和组织组成。 (2)请分析2.0wt%C合金在较快冷却,即不平衡状态下,可能发生的结晶过程,并说明室温下组织会发生什么变化。
(3)假设将一无限长纯铁棒置于930°C 渗碳气氛下长期保温,碳原子仅由棒顶端渗入(如图1
,试分析并标出930°C 和缓冷至室温时的组织分布情况(绘制在答题纸上)所示)。 【答案】⑴相组成:甚至不析出。
组织组成:
的析出将受到抑制,
(2)根据冷速不同,可能出现共晶反应,得到Ld ;得到的P 层片细小;
图1
(3)如图2所示。
图2
6. 试述针对工业纯铝、Al-5%Cu合金、来进行强化。
【答案】(1)对工业纯铝主要的强化机制为加工硬化、细晶强化;
(2)Al-5%Cu合金的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沉淀强化、加工硬化、细晶强化; (3)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
7. (1)写出固体热导率的定义和公式。 (2)指出传导热流的元激发。
(3)指出在低温和高温下热导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并描述在这两个区间内的主要物理过程。 【答案】(1)固体热导率的定义为:单位温度梯度所引起的热量流密度,即
式中的系数k ,在非金属固体热导率的表示式为
式中,c 为固体热容;
为声子的平均速度;1为声子的平均自由程。
复合材料分别可能采用哪些主要的强化机制
(2)传导热流的元激发为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