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海大学707社会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讼(费孝通)

【答案】“无讼”一词源自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无讼现象是在古代中国很有影向法律诉讼观念,甚至时至今日它还在广大的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着。简言之,就是说,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协调。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是推行法律和法庭,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己先发生了。

2. 合作

【答案】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日标。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 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 ③行为配合; ④要讲信用。

3. 人口老龄化

【答案】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4. 《社会理论的基础》

【答案】《社会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主要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回应社会系统是如何行动这一核心问题的,为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五编,从最基本的人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的数学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社会学在今后数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

5.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下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6.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7. 社会资本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拥有的资源。社会资本既取决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经济的、文化的与符号的)的容量。

8. 社会组织

【答案】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力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二、简答题

9. 社会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社会学的特征主要包括:

(1)综合性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综合性特征表现在:

①社会学不是仅仅研究某一类社会现象,而是以研究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现象为己任,并且在研究这些社会现象时不是从某一社会关系中去研究现象或事物的某‘种属性,而是要联系多种关系、多种因素对某种社会现象作综合分析。

②它在研究某一领域的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借用这个领域专门学科的观点和概念,使

其与社会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对现象作综合考察。

(2)经验性

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这是因为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比较突出。经验性特征表现在:

①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经验研究是这个学科的基础,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理论和方法,没有经验研究就不会有社会学。

②它最初是在实证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把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

(3)应用性

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应用性是指它的知识可以直接普遍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生活的组织领导者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行动者,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社会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10.什么是城市化? 它发端于何时,为什么具有必然性?

【答案】(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日增多,城市人日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日在总人日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日比重上升、农村人日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2)城市化的历史起点

城市化的历史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在此之前,世界的城市发展处于f 一分缓慢、曲折的过程之中。

(3)城市化的必然性

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工业化导致工商服务企业在特定地域集聚。同时,由于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必然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②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实现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劳动方式,实现了机械化,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

③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

现代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地,不仅吸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文明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与扩散。从物质力一面看,它会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农村社会分化和分工创造物质前提; 从精神方面看,推动农村居民向往、学习并接受现代城市文明。

11.社会运动的后果和影响有哪些? 怎样分析这些后果和影响?

【答案】(1)社会运动的后果和影响

①社会运动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诉求,但其影响和后果却常常超出预期之外。可以将社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