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运行

【答案】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2.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

,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

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3. 社会工作

【答案】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 心理还原论

【答案】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人的心理或行为一一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5.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6. 镜中之我

【答案】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认为,自我源自以群体为背景的同他人的符号性互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认识自己,就如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库利

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①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③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7.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答案】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

8.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答案】(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二、简答题

9. 默顿是如何批评传统功能主义的理论假设的。

【答案】默顿提出,功能分析是社会学解释中的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方向,它依赖于理论、方法和资料的结合。但认为以往的功能主义者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忽视了功能分析的方法问题。功能主义既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理论,也是收集资料的有用方法。因此,默顿从他的中层理论观点出发,强调功能分析在资料收集和理论解释中的实效性。

(1)默顿首先对以往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做了澄清。他指出以往的功能主义有三个错误的假定:

①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

即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但默顿指出:“文化事项是否都一致地对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履行功能应是一

, 个经验问题,而不是一个公设。’

②“普遍功能主义”假定。

即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但默顿指出,实际上对不同的系统,社会或文化事项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果。它们既可能有正功能,也可能有负功能,或者是无功能的。即强调做净功能分析。

③“不可或缺性”假定。

即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但默顿指出,功能需要是经验性和多样性的,实际上存在着“功能选择”或“功能对等”或“功能替代”的情况。

(2)为了使功能分析规范化,默顿提出了功能分析的一套范式,要求澄清如下方面的问题:

①功能归属事项

即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事项。

②主观意向概念(动机、目的)

要求区分主观假设和研究问题,避免混淆作为主观范畴的动机和作为客观范畴的功能。

③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反功能)

功能是所观察到的结果,它促进系统的适应或调整; 而“反功能”肖d 弱系统的适应和调整,实际上也可能存在“非功能”的结果,即所考察的事项与系统无关。另外,要求区分“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两个概念,前者是指被人们设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而后者是指未被人们想到和认识到的客观结果。

④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

即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层次:个人、群体、社会系统等。

⑤功能需要的概念(需求、前提条件)

功能需要是功能分析的重要概念,但也是最含混和有争议的概念。因此,要求区别功能需要

,确立验证这些功能需要的程序。 的不同类型(普遍的与特定的)

⑥功能实现机制的概念

要求功能分析对功能实现的机制,主要是其社会机制做出“具体详尽”的说明。

⑦功能选择的概念(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

即我们一旦放弃了功能不可或缺的假定,自然就要承认功能选择、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概念。

⑧结构脉络的概念(结构强制)

要求注意某一特定的社会脉络(背景)如何限制事项的变化,在此变化范围内,该事项能否有效地满足功能需要,等等。

⑨动态与变迁的概念

过去的功能论者倾向于社会结构的静态分析,忽略社会变迁研究。但这不是功能分析论的本质。社会学家应该注意如何评估社会系统中逐渐积累的紧张和压力,注意变迁的方向是否会导致紧张的削弱等问题。⑩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

首先要求社会学分析的程序严格,跨群体)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⑩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涵问题,影响到他的假设和概念等。最大程度地接近实验研究的逻辑,还需要系统地评价比较分析(跨文化和应该注意功能分析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他对问题的选择,

10.简析社会网络的功能。

【答案】社会网络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积极方面

①社会资源获取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获取资源,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研究表明,网络关系在求职过程中相当重要,甚至有人说得到一份工作“关键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认识哪位有权力的人士”。例如,中国的农民工在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过程中,往往通过其传统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