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635自然地理学或普通生物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隔离。

【答案】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2. 光合膜。

【答案】光合膜是组成类囊体的膜,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3. 中性理论。

【答案】中性理论是分子进化的重要理论之一。更确切地应称为中性突变与随机漂移理论。其核心为:大部分对种群的遗传结构与进化有贡献的分子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意义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因而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并不起作用;中性突变的进化是通过随机漂移,或被固定在种群中,或消失。

4. 次生结构。

【答案】次生结构是指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包括了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5. 传粉。

【答案】传粉是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6. 基因工程。

【答案】基因工程是指将某特定的基因,通过载体或其他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7. 诱变育种。

【答案】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从中选育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8. 镶嵌进化

【答案】镶嵌进化是指进化中表现型的各个部分独自地进行变化的模式。

二、选择题

9. 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 选择透过性

B. 流动性

C. 保护性

D. 主动运输

【答案】B

10.文昌鱼原肠胚的形成方式为( )。

A. 外包

B. 内转

C. 内陷

D. 内移

【答案】C

11.导致种的分化和多形现象的自然选择形式是( )。

A. 单向选择

B. 稳定性选择

C. 歧化选择

D. 密度制约选择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包括3种类型:稳定性选择、单向选择和分裂选择。A 项,单向选择(或称为定向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使生物类型朝着某一变异的方向发展。B 项,稳定性选择是指把种群中趋于极端变异的个体淘汰,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的类型更趋于稳定。C 项,歧化选择是指在分离体中选择极端的类型,相互杂交组成新群体,增加双亲染色体发生交换的机会,有利于打破有利性状与不利性状之间的连锁,经多代选择,有可能把双亲有利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超双亲的新品种。D 项,密度制约选择是指自然选择压力随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12.动物胚胎的表面卵裂出现于( )。

A. 均勾少黄卵

B. 不均句少黄卵

C. 中黄多黄卵

D. 端黄多黄卵

【答案】C

13.下列不被膜包被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核糖体

D. 溶酶体 【答案】

14.科学方法最初起源于( )。

A. 达尔文

B.Buffon

C.Bacon

D. 拉马克

【答案】C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并且乘贝格【解析】A 项,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

尔号做环球考察,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B 项,法国博物学家Buffon 著有《自然史》。C 项,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FrancisBacon 提出科学方法的模型:发现问题;收集与此问题相关的资料;筛选资料,寻找理想的联系和规律;提出假设;收集新资料验证假设;根据新发现对假设进行证实、修订或否定。D 项,法国博物学家、分类学家拉马克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15.下列细胞器中,均能进行能量转化的一组是( )。

A. 有色体和白色体

B. 线粒体和白色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线粒体和有色体

【答案】C

16.爬行类脑的什么部位是其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 )

A. 大脑

B. 中脑视叶

C. 间脑

D. 延脑

【答案】C

17.荠菜胚胎发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形成( )。

A. 球形胚

B. 心形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