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通大学文学院908语文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君若以德绥诸侯,誰敢不服? .
【答案】绥:安抚。
2.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于是,表承接。
3.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
【答案】蓰:五倍。
4.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答案】(1)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2)再:第二次。
5.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呼? ”
【答案】丈夫:男子的通称。
6. 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垩而鼻不伤。
【答案】听,顺,从。即随心所欲的意思。
7.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答案】都:都城。
8.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答案】听:
斫:,砍。 ,顺,从,即随心所欲的意思。
9.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王粟《七哀诗》)
【答案】完:保全。
10.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答案】隐:心里难过,可怜。
二、名词解释
11.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12.之言,之为言
【答案】之言,之为言是古书注解的术语。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 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如《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萧”与“肃”双声。又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13.直音
【答案】直音是指用同音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即直音法。直音法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注音方法之一,如:郯,音谈。(《经典释文·左传僖公四年注》)
14.疏
【答案】疏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形式,又称“正义”,是指为经书的传注作官方的注释。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讫各引两三个字,然后再疏,中间用圆圈隔开。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如孔颖达等人受唐太宗之命为五经作新注,合称为《五经正义》,分别为《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和《春秋左传正义》。
15.反切
【答案】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在一起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坛,徒干切。”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但是使用起来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认读反切注释时不知道反切字的读音,那么反切就没有起到注音的效果。
三、翻译
16.为以下古文加标点并将之翻译为现代白话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爲淵敺魚者獭也爲叢敺爵者鸇也爲湯武敺民者桀舆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諸侯皆爲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矣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爲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答案】(1)标点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爲淵敺魚者,獭也;爲叢敺爵者,鸇也。爲湯武敺民者,桀舆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諸侯皆爲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矣。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爲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2)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天下,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民;失失了人民,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是有办法的: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 得到人民是有办法的:得到民心,就得到了人民; 得到民心是有办法的:人民想要的就为他们聚集,人民讨厌的不要给他们,如此而已。人民归附于仁,就像是水向下流动,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 为树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武赶来百姓的,是桀和封。如果天下的君主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都会为他赶来百姓。即使他不想称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要称王的人,就像是害了七年的病要用放置了三年的陈艾来灸治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蓄,那就一辈子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就会终身忧愁受辱,直至死亡。《诗经》上说:‘那如何能办得好,不过相与落水灭顶罢了(一块儿淹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17.翻译下列一段文言文。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於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砖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於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己!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於曾子矣。吾闻出於幽谷,迁於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於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于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答案】我听说中原诸国使夷同化,没听说被夷同化了的。陈良,是出生在楚国的人,喜欢周公旦和仲尼的学说,并在北边中原诸国游学;北边的学者,没有谁能超过他们。那就是人们所说的才能出众的人。你们兄弟(指陈相及其弟陈辛),师从于他(指陈良)好几十年,老师一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