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28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本效益分析

【答案】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费用效果分析法,是规划与采购工程系统或设备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在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被称为“政策运行成本”,它既包括直接的实际耗费,也包含间接的财富损失。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政策评价时,可借助于成本效用曲线,以成本为自变量,用x 表示,以效益为因变量,用y 表示,即横轴表示成本,纵轴表示效益。

2. 市场

【答案】市场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问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将市场称作第二部门。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私人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私人组织(企业)组成; ③市场中的私人组织(企业)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④分散决策和基于互利的自主交易是市场提供物品(或服务)的主要模式。

3. 政策效果

【答案】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政策效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 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问的比率。公共政策评价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儿种类型:①直接效果:②附带效果:③潜在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4. 志愿失灵

【答案】志愿失灵是指第三部门无法有效率地配置公共商品或服务的现象。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 撒拉门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按照该总结,“志愿失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第二部门的这一缺陷实际上在市场失灵部分己经有比较充分的说明。与政府部门相比,第三部门主要依靠自愿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2)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志愿组

织或者捐助者的偏好可能会导致第三部门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地域或者人群的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

(3)第三部门中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4)第三部门可能会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与缺乏足够资源的支持类似,志愿组织在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方面往往也存在困难。这种困难也成为制约志愿组织活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公共政策终止

【答案】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而且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因此,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二、简答题

6. 试比较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

【答案】(1)三类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

①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其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是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②棍合性工具。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包括信息和规劝、补贴、产权拍卖和税收与使用者付费等。

③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强制性工具包括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等。

(2)二类工具是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以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在自愿性一强制性光谱上对各政策工具进行定位的工具分类,三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介入程度不同

a. 自愿性工具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介入程度较低:

b. 混合性工具则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顶,介入程度中等; c. 强制性工具则完全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介入程度最高。

②个人意愿发挥作用不同

a. 自愿性工具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发挥的作用最大。

b 混合性工具是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作用相较前者略低。

c. 强制性工具是政府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基

本无发挥作用的空间,故其发挥的作用最低。

③特点不同

a. 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

b. 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下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优点。

c. 强制性工具具有见效快、实施便利的优点。

(3)联系

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都是在政策实现中行之有效的工具,由于三者的特点不同,所以适用的领域也不同。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收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7. 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有哪些?

【答案】对备择方案进行分析的内容,可依据不同的政策问题与目标来确定,原则上讲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有:

(1)经验分析

归纳以往政策成功的经验或教训,支持、补充或否定已有方案,特别要注意总结以往或目前正在实施中的有关政策的效果。

(2)抽象分析

抽象分是指利用抽象思维,抽取分析方案中各个主要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它反映方案的本质,如模型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3)比较分析

在不同方案有可比性,并且具有稳定的比较标准时,可以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各个方案的优劣。

(4)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指以因果性为依据,对已知的相关事实,从多元与多层次角度作出解释,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链条加以说明。

(5)试点分析

试点分析是指选取一个可实施方案的小区域进行试验,这个实验方案基本上已经被决策者认可,然后对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推断其实施的可能性。

8. 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各具备什么特征? 举例说明。

【答案】决策论与规划论一样,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决策是为解决目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选择最佳方案的一种过程。公共政策是政府决策的产物,在政府的决策中,比如做一项设计或计划,常会面对儿种不同的情况,有可能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案,最后从多种方案中选定某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