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9岁,“发热伴右上肢疼痛1周”入院。入院查体:Bp120/72mmHg,体温40℃,心脏和两肺查体未见异常,脾稍大,在手、足背皮肤有直径1~4mm的出血红斑,部分淤点成群,甲床下线状出血,右上肢触痛明显,右桡动脉搏动消失。入院后体温39~40℃,持续1周左右,血常规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要确诊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ASO、ESR。 B.胸部X线检查。 C.血管造影。 D.超声心动图。 E.出、凝血功能检查。
患者,女性,28岁,产后3天,高热,血压70/40mmHg,恶露奇臭,四肢及躯干皮肤呈大片状瘀斑,既往无肝炎及出血病史。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为30×109/L,PT20秒(对照13秒),APTT65秒(对照45秒),3P(+),血FDP190rag/L,纤维蛋白原测定1.7g/L,D-二聚体(++)出血原因可能为()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IC。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肝损害凝血障碍。 vWD。
所谓中药的剂量,一般是指() 小儿一日量。 成人一次量。 小儿一次量。 成人一日量。 一剂药的分量。
超声图像上区别肝静脉和门静脉的最好方法是()。 门静脉管壁较厚。 肝静脉管径较粗。 门静脉分支较少。 追踪它们的起源处。 肝静脉随呼吸搏动。
患者,女性,28岁,产后3天,高热,血压70/40mmHg,恶露奇臭,四肢及躯干皮肤呈大片状瘀斑,既往无肝炎及出血病史。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为30×109/L,PT20秒(对照13秒),APTT65秒(对照45秒),3P(+),血FDP190rag/L,纤维蛋白原测定1.7g/L,D-二聚体(++)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肝素+输血。 子宫B超检查。 有效抗生素。 抗纤溶治疗。 以上都需要。
男性患者,25岁。早晨起床时发现四肢乏力,双下肢明显,持续1天后症状消失,发病前有饮酒史,既往曾发作2次。每次发作腰穿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无异常发现。体检: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低,感觉正常对确立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