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81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答案】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S, I=S+(T-G )和I=S+(T-G )+(M-X+Kr )。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2. 总需求函数
【答案】总需求函数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因此,对应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开放经济
【答案】开放经济是指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开放的资本市场,存在物品与劳务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引入了进口和出口,以及净出口(贸易余额)的概念。对于国际的资本流动,引人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以及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的概念。而连接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关系的正是贸易余额和资本净流出这对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
与开放经济相对应的是封闭经济。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没有包括净出口,所以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但在开放经济中,除非净出口为零,否则国内产出不等于国内支出。
当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正值,对国外有物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当国内产出小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负值,这时对国外物品和劳务有净进口。
二、简答题
4.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案】(1)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
,新增加的货币需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 曲线不变)
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在IS-LM 模型上,这个过程表现为在LM 曲线不变的条件下,IS 曲线向右上力一移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
(2)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产品市场看,在IS 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 曲线不变条件下,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5. 写出适应性预期的定义式,根据定义式分析适应性预期的优缺点。
【答案】(1)适应性预期的定义式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例如,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在通货膨胀研究中,适应性预期可以用下列的式了来描述。用P 表示当前对于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的预期,e 表示在上一期对于当前的预期,
P 为当前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则有:
或者,
这里P j 为过去j 年的真实通胀水平。因此,当前的预期通胀反映了所有过去通胀的加权平均,这里的加权随着年数越往前(j 越大)而变得越来越小。
(2)适应性预期的优缺点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但适应性预期遭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的方程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
6.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圣比率的高低?
【答案】(1)对于什么是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可简单地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这时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即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
失业者寻找下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以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④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⑤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三、论述题
7. 从理论上论述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及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成因。
【答案】(1)AD 曲线的形状和成因。AD 曲线表示的是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它可以由IS-LM 模型中的均衡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导出,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三个因素。
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更富裕,鼓励他们更多的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更大。相反,物价水平上升降低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变得相对贫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②利率效应。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降低实际货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左移,均衡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意味着当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期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也就是说,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期消费从而减少
对商品的需求量;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会用当前消费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③汇率效应。当一国的价格水平上升时,其他国家的产品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 而外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减少进而总需求减少。即当本国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 当本国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从上面三个效应可以看出,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 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增加。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