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学基础知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黄土地》
【答案】《黄土地》是1984年陈凯歌执导的影片,凝聚了这一代电影人文化精神和社会理想,也是中国电影“第五代”标志性的作品。人文思考的深度是《黄土地》震撼人心的主要所在。影象语言的自觉把握是《黄土地》另一艺术价值。本片的影象语言突现出独立的意义。包括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构图对内涵意义的突现,影象表现的文化意味的寄托等等。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的开创性是前所未有的,大片黄土地的色块,婚礼铺排的红色和乡民黑色的组合,构成创作者表现的文化内涵。
2. 西部片
【答案】西部片是美国电影中最古老的样式之一,主要是指以美国西部微故事背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题材的影片。西部片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影片类型。在西部片中,有着极易辨认的图像符号:荒凉的千里平原、尘土飞扬的沙漠、峰峦起伏和巨大的山岩,紧身裤、皮上衣、子弹带,身骑骏马来去自由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这些符号,营造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
西部片的情节一般比较简单,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威胁,英雄牛仔除暴安良,结局总是以惩恶扬善为结局。《关山飞渡》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部片之一,这部影片既表现了个人的风度、道德规范,又充分表现了一种社团的价值。
3. 《正大综艺》
【答案】《正大综艺》是中央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合办的综合性文艺专栏节目。1990年4月开播。每周六晚播出1次,次日重播,每次2小时。前1小时为综合性文艺板块,常由“世界真奇妙”、“面向世界”、“五花八门”等专栏组成。节目后半段约1小时,为“正大剧场”,播放进口的故事片或电视剧。
4. 经文歌
【答案】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是圣咏和俗乐的结合。缓慢的圣咏作为持续调,用拉丁文唱教义; 在上方或下方有两个快节奏的声部,以民间或游吟诗人的歌调,用本国语唱世俗性的歌词。几个声部各行其是。到后来,圣咏的持续调干脆被乐器所取代,这是宗教音乐被世俗音乐改造的典型例证。
5. 贝多芬
【答案】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代表作品有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等等,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月光》、《悲怆》、《春天》。
6. 国防电影
【答案】国防电影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提出“国防文学”口号不久,于1936年2月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主张电影工作者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必须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敌斗争服务。国防电影口号的提出及围绕这一口号的讨论,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作品有《生死同心》《夜奔》《马路天使》等。
7. 旁白
【答案】旁白是电影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通过旁白,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启发观众思考。旁白也是画外音的一种。从功能上看,旁白和独白有所区别:独白主要是在披露人物此时此地的心理,伴随着人物强烈的情感波动; 旁白则往往以时过境迁或超然事外的姿态来讲述,造成很强的间离效果。
8. 鼓吹乐
【答案】鼓吹乐是一种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鼓吹乐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据王谳《定军礼》载,鼓吹乐自秦汉代以来起源于我国西北边境地区。据郭茂倩《乐府诗集》记载,鼓吹乐根据主奏乐器和表演场合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 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于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一般把鼓吹乐按用途分为四类: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饶歌、横吹。鼓吹乐的具体划分井无严格界限,并随时代而异,愈近后世各类之间区别愈小,最终统称鼓吹。其音乐成分最初是以外族音乐为主的,两汉问与相和歌、清商乐等民间音乐关系密切,横吹则与西域音乐《摩诃兜勒》有关; 汉魏以后与北狄乐及北方箫鼓有关。鼓吹乐源于民间,后供奉于官府,其后又逐渐向民问发展,明清以来的民间吹打与鼓吹乐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二、简答题
9. 简述现代以来戏曲艺术的政治功能。
【答案】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戏曲艺术的政治功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1)北伐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戏曲艺术已经与革命运动相结合。用琼剧、楚剧等形式表现革命斗争。在井冈山根据地,也尝试利用戏曲形式宣传革命。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一些明智的人士,逐步克服“五四”以来全盘否定戏曲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提倡“新国剧运动”。
(2)抗战时期,戏曲界编演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剧目,激励民心,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旧剧革命的运动。戏剧团队和戏剧工作者采用京剧、秦腔、眉
户等传统戏曲形式,作抗战宣传鼓动。1942年,延安成立平剧研究院,毛泽东提出“推陈出新”的方针。
(3)新中国成立后,戏曲改革纳入了政府工作的日程。1949年10月2日,成立了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1950年7月11日,成立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成为戏曲改革最高顾问机构。1951年5月5日,政务院发出《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中国的戏曲改革推向全国。1952年10月6日起,文化部主办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后,全国各地掀起挖掘传统、整理传统剧目的高潮。
(4)建国初期的戏曲改革也有值得总结的教训,如极“左”的思想倾向,粗暴的作法等。在“文革”后的新时期,戏曲工作者遵循“二为”方针,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
10.古希腊音乐文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答案】(1)古希腊音乐向我们展示了非凡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和谐学与伦理学的角度上都对音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其音乐理论成为一个具有非凡统一和逻辑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在音乐形式上,希腊音乐已包含有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两种因素,这种音乐的发展轨迹始终延续到后事。
(3)古希腊出现的悲剧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这一音乐形式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音乐中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4)古希腊音乐中对于乐器的发展和重视,为西方音乐中器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里拉琴与阿夫洛斯管作为弦乐与管乐的前身,推动了西方管弦乐的发展。
(5)古希腊音乐中合唱的高度发展,在奠定了主调风格的同时为复调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6)古希腊的音乐同其他艺术的蓬勃发展,共同构建了西方文明的基石。
11.简述黄自的音乐作品和特点。
【答案】(1)个人简介
黄自,1924年赴美深造,1929年他的音乐会序曲《怀旧》获得音乐学十学位,后被聘为国立音专教授,他在国立音专教授和声学、配器法、音乐史等理论课,为国立音专的作曲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培养出了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等一批高水平作曲家。编写《和声学》与《音乐史》。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
(2)他序曲《怀旧》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艺术歌曲影响较大,常根据古诗词创作,如《花非花》《点绛唇》等,有的是为音乐会创作的独唱曲如《玫瑰三愿》《春思曲》等。他的合唱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如《旗正飘飘》《抗敌歌》等,还有一首清唱剧《长恨歌》。
(3)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曲调流畅优美、形象鲜明生动,技法运用细致周密,歌词与曲调、演唱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并对民族音乐风格与多声结合进行探索,对他的学生和专业音乐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