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综合自然地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科里奥利力

【答案】科里奥利首先发现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因此称为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D 可表示为

物体所在纬度。

2. 地理学

【答案】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3. 土壤年龄

【答案】土壤有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①绝对年龄是指土壤在当地新风化层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时起直到目前所经历的时间;②相对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育的阶段或发育的程度,即土壤剖面发生层次明显,层次厚度较大的土壤发育程度高相对年龄长,层次发育不明显厚度较薄的土壤发育程度低,相对年龄短。土壤年龄是重要的一种成土因素,可说明土壤在历史过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也是研究土壤特性和发生分类的重要基础,土壤的形成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

4. 雅丹地貌

【答案】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5. 季风

【答案】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故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态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时,吹向大陆的风将湿润的海洋空气输进内陆,

,式中ν为运动物体的速度; 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φ为运动

通常在那里被迫上升成云致雨,形成雨季;冬季时,风自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伴以下沉,天气晴好,形成旱季。

6. 生态幅

【答案】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根据耐受范围的宽广或狭小,把生物分为广生态幅生物和狭生态幅生物。

7. 喀斯特作用

【答案】喀斯特作用是指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以流水的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为辅,共同对碳酸盐类岩石的破坏改造作用。其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存在可溶性的岩石和具有溶解力的流动的水。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尤其是节理发育、层厚、质纯和位于区域性断裂带的石灰岩,喀斯特作用最强。

8. 大气环流

【答案】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某一大范围的地区,某一大气层在一个长时期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完成地球大气系统角动量、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平衡,以及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换的重要机制,又同时是这些物理量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三部分。

二、分析题

9. 试述水生群落演替的过程。

【答案】生物群落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当一个群落发育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群落时即发生了群落演替或生态演替。水生群落是指生长在一定水域中彼此相互作用并与环境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种类生物的集合体。一般水生群落演替包括下列阶段:

(1)沉水植物期

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

(2)浮水植物期

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

(3)挺水植物期

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蛙和蜗牛等动物增多。

(4)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义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

综上所述可知,水生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0.试述温度分异与湿度分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①由于地球的椭球体形状,以及各地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太阳辐射对地球上各纬度的加热不均,决定了全球热量随纬度变化的总趋势。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将全球划分为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寒带和寒带。

②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通常大陆的温度变化明显要比海洋的温度变化激烈得多,相对于海洋来讲,大陆冬季是冷源,形成冷高压,夏季是热源,形成暖低压,海陆分布的不均匀性破坏了温度的纬度地带性。

③地形对大气温度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东西向绵亘的高大山系和面积庞大的高原常常对冷暖气流产生屏障作用,而且其热力性质与周围地形相比也有其独特性。

④海拔高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垂直递减率,造成温度随高度增大而递减。 (2)湿度分异主要通过蒸发量和降水量来体现。大气湿度和降水的分布主要与大气运动和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由于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陆地,所以海洋上空的水汽量和湿度要大于陆地上空。又由于大气具有携带水汽的能力,且这种能力与大气运动速度有关,所以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也影响湿度分布。大气环流作为全球尺度的大气运动形式,使降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度地带性。

②海陆分布使纬度地带性遭到破坏,使降水的分布呈沿海岸线分布的特征。另外,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到凝结高度开始降水,且降水量增加,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降水量又趋减少。此外,局地气候对降水也有一定影响,比如大面积森林,水库,湖泊等对降水的影响,还有盆地,山谷,以及山的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不同等。

11.分析雾霾的形成原因。

【答案】雾霾,是雾和霆的组合。雾霾常见于城市。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

,一旦排放超过大气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

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