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第三军医大学药理学617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碳基团。

【答案】一碳基团是指在代谢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可以分解产生的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在一碳基团转移过程中起辅酶作用的是四氢叶酸。许多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与一碳基团的代谢有关,嘌呤与胸腺嘧啶的生物合成也与其密切相关。

2.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答案】自发突变是指由生物体内在因素引起的突变。

3. 辅酶和辅基。

【答案】辅酶是指与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质,用透析的方法很容易将辅酶与酶蛋白分开。辅基是指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相结合的辅助因子,用透析法不能去除。

4. 进行性(processivity )。

【答案】进行性是指聚合酶从模板链上解离下来之前所能添加的核苷酸数。

5. 盐析。

【答案】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而使蛋白质沉淀的现象。这是由于大量的盐离子可与蛋白质竞争溶液中的水分子,从而破坏蛋白质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失去水化层的裸露的蛋白质分子易于聚集而沉淀。

6. 脂质(lipid )

【答案】脂质又称脂类,是由脂肪酸(

以上的)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

和固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剂,如乙醚、丙酮及氯仿等。 7. (可立氏循环)。

【答案】

(可立氏循环)是指激烈运动时,肌肉中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利用

(音译为可立氏循环),又称乳酸

还原成乳酸,乳酸转运到肝脏重新形成丙酮酸,丙酮酸经过肝细胞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最终

以血糖形式运回肌肉的循环方式。这一循环代谢称为肌肉中的积累,补充了葡萄糖,同时再生了

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保障肌肉氧供应不充分状态下糖酵解的持续进行,因为该循环消除乳酸在

这些都是有利于糖酵解的因素。

8. 酶的比活力。

【答案】酶的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

蛋白表示。

二、问答题

9. 核糖核苷酸如何转变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1)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经还原,将核糖第二位碳原子的氧脱去,即成为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2)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先由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还原形成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然后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再经甲基化转变成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在大多数生物体,还原反应发生在核苷二磷酸水平上。ADP 、GDP 、CDP 和UDP 都可以在核苷酸还原酶系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相应的脱氧核苷二磷酸dADP 、dGDP 、dCDP 和dUDP 。dTMP 是由dUMP 甲基化形成的。

10.有时知道一个基因的DNA 序列并不能得知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请说明原因。

【答案】DNA 经常在基因内部有内含子,因此DNA 序列推测出的最终蛋白序列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且蛋白质在翻译后还会进行修饰,因此蛋白质序列上可能有被修饰的地方并没有体现在DNA 序列中。

11.细胞质脂肪酸的合成需要乙酰怎样的方式解决乙酰

【答案】

线粒体产生的乙酰

和而乙酰的产生是在线粒体中,细胞通过

的来源问题?

不能通过线粒体膜,必须通过其他物质作为载体结合其乙酰

与草酸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转运到和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在胞浆中的苹

从线粒体以内到线粒体外

脂肪酸合成中

来自戊糖磷酸途

基进行转运。乙酰CoA 由线粒体内到线粒体外的主要转运方式为柠檬酸转运方式。

柠檬酸转运,即丙酮酸-梓檬酸循环,

线粒体内的乙酰线粒体外,

然后胞浆中的柠檬酸裂解酶将其分裂为乙酰

果酸脱氢酶作用下还原为苹果酸,再由苹果酸酶催化氧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由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完整代谢途径,完成了乙酰的转运。乙酰所需要的径。

12.为什么

经柠檬酸转运不仅可以转运出乙酰

而且还可以生成

大约有一半是通过梓檬酸转运系统产生的,而其余一半

的DNA 不符合Chargaff 碱基定律。

是单链环

Chargaff 碱基比定律主要是用来描述双螺旋DNA 的碱基组成的,【答案】而外分光光度计对各种生物DNA 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发现如下规律:

状的,所以它的DNA 碱基组成不符合Chargaff 碱基定律。Chargaff 等在50年代应用纸层析及紫

(1)所有DNA 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即A=T; 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即G=C。因此,嘌呤的总含量与嘧啶的总含量相等,即A+G=C+T。

(2)DNA 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即不同生物种的DNA 具有自己独特的碱基组成。但DNA 的碱基组成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 的碱基组成。

所有DNA 中碱基组成必定是A=T,G=C。这一规律的发现,提示了A 与T , G 与C 之间碱基互补的可能性,为以后DNA 双螺结构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据。

13.在时,的水解反应可以写成:

(1)在为(2)

分子上新形成的电离基团,其其中有多少来自

分子上末端磷酸的

的电离? 和

末端磷酸衍生的无机磷酸,其

来自电离对

值(2.3),因此,它的

也无影响。另

为12.5,在

时基本不电离,因此它对

若总的自由能

该无机磷酸的电离是否对总的有影响?

【答案】(1)根据公式:

电离产生的自由能为影响。新形成的酸性基团

(2)由于末端磷酸中最强的酸性基团在水解前后具有相同的

的影响可用公式计算:

一个酸性基团水解后酸

可见,无机磷酸的电离对总的

有影响,其中自由能来自于无机磷酸。

在相同的细胞

14.脊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DNA 上的胞嘧啶经常被甲基化形成

你认为这种系统存在于 含有5-甲基胞嘧啶的DNA 的细胞中有什么样的合理性?

内,发现有一种专门的能够识别错配G-T 碱基对并将它们修复为正常的G-C 碱基对的修复系统。

【答案】5-甲基胞嘧啶可自发地发生脱氨基作用而转变成T 。如果这种情况在细胞中发生,则原来正常的G-C 碱基对就变成了错配的G-T 碱基对。假如这种错配的碱基对得不到纠正,则经过一轮DNA 复制,原来的G-C 碱 基对有可能转变为A-T 碱基对。如果细胞内有一种专门的能够识别错配G-T 碱基对并将它们修复为正常的G-C 碱基对的修复系统,则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