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美国便士报运动
【答案】美国便士报运动,是指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的一场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的运动。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便士报”即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该报售价为一便士(美分),因而被称为“便士报”。世界卜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便士报”的特点是: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2. 《民意报》
【答案】在天津,革命派相继创办的报刊有《忠言报》、《北方日报》、中《民意报》影响最大。该报直接由京津同盟会副会长李石曾主持,会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天津最有影响的革命派报纸。《克服学报》、《民国报》、《民意报》等,其以“鼓吹中央革命”为宗旨,成为京津同盟
3. 澳门广播电视公司
【答案】澳门广播电视公司简称“澳广视”,1982年由澳门广播电台改组而成,分为中文台和葡文台两部分。1984年5月13日,该公司筹建的电视台正式开播,从而结束了澳门没有电视台的历史。创建之初每周只播40小时,覆盖面仅及本地。由于收视率太低,难以拉到广告,开办之初就亏损一千多万澳元。经过四年多的经营,“澳广视”接收私人股份,转为私营公司,政府拥有50.5%的股份,同时延长播放时间,推出新鲜节目,直播大型活动等。但至今尚未扭转亏损局面。
4. 舆论导向
【答案】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重要原则,即“思想理论本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标准,只有千千万万人的社会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还对“两个凡是”提出了尖锐批评,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打破了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沉重枷锁,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丁作中心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
6. 《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有关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报道的不朽名著。斯诺于1936年7月中旬抵达陕北,并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广泛的采访,会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又到甘肃、宁夏等红军前线采访彭德怀等军队领导。斯诺的陕北通讯和大量照片在当时的许多英文报刊发表,在此基础上,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 )一书,中文版名为《西行漫记》。该书较早地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及其领导人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其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力一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7. 《新华日报》
【答案】《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惟一一份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至重庆继续出版,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该报大力宣传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以及毛泽东等提出的游击战争理论,无情地揭露日寇侵华阴谋和罪行,及时报道中国军队的抗日战绩,并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顽强的斗争。《新华日报》的创办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不能公开出版机关报的状况。通过《新华日报》,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各项政治主张得以更直接、更广泛、更及时、更有力地传送给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
8. 露布
【答案】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起始于汉魏,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消息。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9.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答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台创办于1940年,呼号是XNCR , 1943年由于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暂停播音,抗战胜利后恢复。广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权威报刊重要文章、国内外新闻、音乐、
科学常识、革命故事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把声音播送到了国统区。在抗战时期,对口军广播在瓦解敌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广播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0.《亚细亚日报》
【答案】《亚细亚日报》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创办的御用报纸,是当时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份。1912年在北京创刊,帝制分子薛大可担任主编,丁佛言、樊增祥、易实甫等任撰述。该报竭力低毁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袁世凯御用报纸中立场最顽固的一家。曾发表大量鼓吹帝制和拥戴劝进的文版、函电,为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大造舆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停刊。
二、简答题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批评报道。198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的报道就是典型的例子.
(2)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而出现政治风波,部分新闻媒介在舆论导向上发生严重错误。政治风波平息后,新闻界经过认真、严肃的反思,深刻认识到新闻媒体必须重视新闻舆论导向,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福祸论”。199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要求思想宣传工作者要‘似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舆论导向问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1部分。”
(4)舆论监督加强。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都希望新闻媒体能利用舆论工具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腐败行为进行有力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得到加强。1992年2月,“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拉开序幕。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中央及各地方新闻媒体在原有的栏目和节目基础上,纷纷扩大和增加评论性栏目和节目。
12.简述洋务运动中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特点。
【答案】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的国人自办报刊明显地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在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